[发明专利]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37719.6 | 申请日: | 2013-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4108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22 |
发明(设计)人: | 市川和树;杉野聪一;下平伸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3/52 | 分类号: | F16H3/52;F16H21/42;F16H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李辉,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动力 传递 装置 | ||
1.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其在变速器(T)和差速齿轮(D)之间配置有选择装置(S),其特征在于,
所述选择装置(S)具有:
第1输出轴(12),其与所述变速器(T)连接;
第2输出轴(31),其与所述差速齿轮(D)连接;
第3输出轴(32),其相对旋转自如地嵌合在所述第2输出轴(31)的外周上;
行星齿轮机构(42),其第1要素(43)与所述第3输出轴(32)连接,其第2要素(45)与所述差速齿轮(D)连接;
第1啮合切换机构(35),其能够在使所述第1输出轴(12)、所述第3输出轴(32)结合而分离所述第2输出轴(31)的状态和使所述第1输出轴(12)、所述第2输出轴(31)、所述第3输出轴(32)结合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以及
第2啮合切换机构(51),其能够使所述行星齿轮机构(42)的第3要素(44)与壳体(50)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42)被设定成从所述第3输出轴(32)到所述差速齿轮(D)的减速比大于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啮合切换机构(35)具有:第1内周花键(36a),其与设置在所述第1输出轴(12)处的第1外周花键(12a)啮合;和第2内周花键(36b),其与设置在所述第2输出轴(31)处的第2外周花键(34a)和设置在所述第3输出轴(32)处的第3外周花键(32a)啮合,
所述第1内周花键(36a)的直径大于所述第2内周花键(36b)的直径,在所述第2内周花键(36b)的所述第1内周花键(36a)侧的端部形成有倒角(36c)。
4.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3中的任1项所述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T)具有:
输入侧支点(18),其相对于与驱动源(E)连接的输入轴(11)的轴线的偏心量(ε)是可变的,并且该输入侧支点与该输入轴(11)一起旋转;
单向离合器(21),其与所述第1输出轴(12)连接;
输出侧支点(19c),其设置在所述单向离合器(21)的输入部件(22)处;
连杆(19),其两端与所述输入侧支点(18)和所述输出侧支点(19c)连接,由此,该连杆(19)进行往复运动;以及
变速致动器(14),其变更所述输入侧支点(18)的偏心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利用所述第1啮合切换机构(35)使所述第1输出轴(12)、第3输出轴(32)结合而分离所述第2输出轴(31)、利用所述第2啮合切换机构(51)使所述第3要素(44)与所述壳体(50)分离、且所述第2输出轴(31)处于旋转状态时,
在所述第2输出轴(31)的旋转方向是第1方向的情况下,将所述偏心量(ε)控制成使所述第1输出轴(12)的转速为所述第2输出轴(31)的转速以下,并且在所述第2输出轴(31)的旋转方向是第2方向的情况下,将所述偏心量(ε)控制成使所述第3要素(44)的转速的绝对值为预定转速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3771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