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壬二酸酯类调节由生物分子介导的通信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380031995.1 | 申请日: | 2013-04-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791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 发明(设计)人: | 罗伯特·T·斯特里珀;埃尔兹别塔·伊兹比卡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伯特·T·斯特里珀;埃尔兹别塔·伊兹比卡 |
| 主分类号: | A61K31/23 | 分类号: | A61K31/23;A01N37/02;A01N37/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胜康律师事务所 31263 | 代理人: | 樊英如;李献忠 |
| 地址: | 美国德***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壬二酸酯类 调节 生物 分子 通信 方法 | ||
1.一种治疗医学或美容病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调节剂化合物局部给药、经鼻给药、口服给药、静脉内给药、通过吸入法给药、通过吹入法给药、鞘内给药、肛门给药、直肠给药、阴道给药、动脉内给药、经皮给药、皮下给药、肌内给药或肠胃外给药,以调节生物体中至少2个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调节剂化合物为至少一种大分子相互作用调节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调节剂化合物为至少一种膜活性免疫调节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调节剂化合物为至少一种壬二酸酯化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壬二酸酯化合物为式I的化合物:R2OOC-(CH2)n-COOR1
其中:
a)R1选自:氢、至多约18个碳原子的烷基、至多约18个碳原子的芳基、至多约18个碳原子的亚烷基以及至多约18个碳原子的亚芳基,其中所述烷基、芳基和亚烷基能够是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支链或直链的并且R1能包含杂原子并且能够为直链或支链的;
b)R2选自:氢、至多约18个碳原子的烷基、至多约18个碳原子的芳基、至多约18个碳原子的亚烷基以及至多约18个碳原子的亚芳基,其中所述烷基、芳基和亚烷基能够是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支链或直链的并且R2能包含杂原子并且能够为直链或支链的;并且
c)n(即,酸的烷基链中的碳原子数)介于1和18个碳原子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n的值优选为奇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n的值为7个碳原子。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R1选自: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戊基、2-戊基、3-戊基、己基、2-己基、3-己基、庚基、2-庚基、3-庚基、4-庚基、辛基、壬基、癸基、十一烷基、十二烷基、十三烷基、十四烷基、十五烷基、十六烷基、十七烷基和十八烷基并且R2为氢。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R1和R2选自: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戊基、2-戊基、3-戊基、己基、2-己基、3-己基、庚基、2-庚基、3-庚基、4-庚基、辛基、壬基、癸基、十一烷基、十二烷基、十三烷基、十四烷基、十五烷基、十六烷基、十七烷基和十八烷基,其中R1和R2不一定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静脉内给药或皮下给药所述至少一种壬二酸酯化合物,其为所述壬二酸酯和一种或多种两亲性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组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表面活性剂分子为聚山梨酯80,其中按重量计0.5%的至少一种壬二酸酯加入按重量计0.1%聚山梨酯80USP的注射用无菌水USP溶液中。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静脉内给药所述至少一种壬二酸酯化合物,其为至少一种壬二酸酯和一种或多种两亲性载体分子的组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载体分子为人血清白蛋白,其与至多按重量计25%的至少一种壬二酸酯混合,所述壬二酸酯加入按重量计5%人血清白蛋白的注射用pH7.4磷酸盐缓冲盐水USP溶液中,充分混合以确保溶解。
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长期静脉内给药或腹腔内给药所述至少一种壬二酸酯化合物,其为至少壬二酸酯与一种或多种两亲性载体分子的组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载体分子为羟丙基-β-环糊精,其中将至多按重量计1%的至少一种壬二酸酯加入按重量计0.5%羟丙基-β-环糊精的注射用pH7.4磷酸盐缓冲盐水USP溶液中,充分混合以确保溶解。
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鞘内或皮下或肠胃外给药所述至少一种壬二酸酯化合物,其为至少一种壬二酸酯和一种或多种两亲性载体分子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伯特·T·斯特里珀;埃尔兹别塔·伊兹比卡,未经罗伯特·T·斯特里珀;埃尔兹别塔·伊兹比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3199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铅酸蓄电池极板
- 下一篇:一种基于垂直取向石墨烯的复合正极及二次铝电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