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球形轮和实施该轮的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31504.3 | 申请日: | 2013-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793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22 |
发明(设计)人: | V·克莱尔;B·迈索尼耶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尔德巴伦机器人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19/14 | 分类号: | B60B19/14;B62D57/00;B60B33/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72002 | 代理人: | 周家新 |
地址: | 法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球形 实施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移动车辆的球形轮和一种实施该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在传统方式中,四轮车辆装配有使车辆能够改变方向的定向轮。轮借助于枢转连接部连接至车辆,且在定向轮的情况下增加了旋转方向上的附加自由度。当定向轮被驱动时,万向节使得轮能够被驱动,同时使得枢转连接部的轴线的定向能够被改变。该类构型不能实现小的转弯半径。换言之,不可能使车辆在无速度的情况下原地枢转。
此外,已经试图创造一种具有球形轮的车辆,每个球形轮均能自行枢转。这种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在以JP 2007-210576公开的专利申请中描述。该文献描述了一种包括两个半球的轮。该轮由水平驱动轴致动,所述水平轴驱动用于支承所述两个半球的支撑部的旋转。所述两个半球均通过枢转连接部安装在支撑部上。这两个枢转连接部成一条直线。这两个枢转连接部共同具有的轴线垂直于驱动轴的旋转轴线。车辆、比如机器人如文献JP 2007-210576中所述可装配有四个轮。四个轮的驱动轴的轴线于是布置成彼此垂直。因此,轮成对地对齐。驱动第一对的两个轮使得车辆能够沿着与该对轮共同具有的轴线垂直的方向移动。在第二对轮的情况下,所述半球绕着它们的枢转连接部自由旋转。将机器人沿着垂直的方向移动通过驱动第二对轮来实现。组合的移动当然也是可能的。这使得车辆能够沿着任何方向移动甚至自旋。
该实施方式具有缺点。特别地,轮的驱动轴通过轮的赤道平面进入轮,该平面位于两个半球之间。赤道平面与地球的球体类似地定义。该平面将可与地球的北半球和南半球相似的这两个半球分开。驱动轴必须具有某一刚度,这意味着最小直径被施加于驱动轴。这两个半球因此至少被该直径隔开一距离。但实际上,需要将功能间隙加到该轴的直径上,以便防止所述半球摩擦驱动轴。这于是使得所述两个半球均被平面所界定。这两个半球的平面是平行的且以一距离隔开地定位,该距离不能被减小,以免造成损害驱动轴的刚度的风险。
当轮的赤道平面相对于假定为水平的地面成垂直位置时,在轮压在地面上时产生不连续性。更特别地,当轮被驱动时,轮的赤道平面随着每次轮转动而与地面产生接触,并使地面压力从一个半球转换至另一半球,因而从一个半球的平面转换至另一半球的平面。只要发生该不连续性,就可产生抓持力的损失,从而轮的球状性质暂时失去,且在高速下还产生伴随每个不连续性的噪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试图提供一种能够减少不连续性的缺点的球形轮。换言之,本发明试图使得能够在不增加不连续性的情况下使用直径更大的驱动轴。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主题是一种预期用于移动车辆的球形轮,该轮的旋转通过能够绕着轴线旋转的轴来驱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包括两个壳体,所述两个壳体的表面依照所述轮的球形表面,且所述两个壳体中的每个分别由一平面来界定;所述壳体分别借助于枢转连接部相对于所述轴铰接,所述枢转连接部中的每个的轴线分别垂直于相应的壳体的所述平面;以及界定所述两个壳体的所述平面是相交的。
换言之,所述两个枢转连接部的轴线不成一条直线。
本发明的另一主题是一种包括至少三个根据本发明的轮的车辆。至少两个轮的轴的轴线不成一条直线。
附图说明
通过借助示例给出的一个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且更明了其他优点,该描述通过附图示出,在附图中:
图1和图2示出了实施本发明的原理的球形轮;
图3和图4示出了用于显示属于根据本发明的轮的壳体的开口角度如何被优化的曲线;
图5和图6示出了该轮的实施例的第一替代性形式;
图7和图8示出了该轮的实施例的第二替代性形式;
图9、图10和图11示出了轮表面的多个形状;
图12示出了装配有多个轮的车辆的一个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清楚起见,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
图1和图2示出了预期用于移动车辆11的球形轮10。图1以轮廓画出,且图2以透视图画出。轮10的旋转通过轴12来驱动。车辆11以其主体的形式示出,且轴12通过枢转连接部13连接至该主体。轴12的旋转轴线以附图标记14来表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尔德巴伦机器人公司,未经奥尔德巴伦机器人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315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碱法脱硫工艺的烟气净化流程
- 下一篇:蛋白激酶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