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膝垫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29679.0 | 申请日: | 2013-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349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30 |
发明(设计)人: | 玉田辉雄;谷奈央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洛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F7/12 | 分类号: | F16F7/12;B60R19/18;B60R21/02;B60R21/045;B60R21/11;F16F7/00;B29C49/42 |
代理公司: | 成都超凡明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58 | 代理人: | 魏彦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击 吸收体 | ||
1.一种冲击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该冲击吸收体具有承受冲击的前壁、与所述前壁相对的后壁、包括上壁、第1侧壁、下壁及第2侧壁且将所述前壁和所述后壁的周缘连接起来的周围壁、以及通过所述前壁、所述后壁、所述上壁及所述下壁的分型线,
在所述第1侧壁及所述第2侧壁形成有自所述前壁朝向所述后壁延伸的槽状的肋,
在所述肋形成有薄壁部,
所述薄壁部自所述前壁朝向所述后壁延伸,
自与所述第1侧壁正交的方向观察时,所述槽状的肋的延伸方向α和与所述后壁的表面垂直的垂直方向β成预定的角度,
所述薄壁部的壁厚在所述冲击吸收体的壁部的平均壁厚的30%~70%的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肋弯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肋在所述前壁和所述后壁之间弯曲成向远离相对的所述周围壁的方向凸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击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肋由在所述前壁和所述后壁之间朝向相对的所述周围壁凹入的第1槽状的肋和第2槽状的肋构成,在所述第1槽状的肋和所述第2槽状的肋的连接部分构成弯曲成所述凸出的部分,所述第1槽状的肋和所述第2槽状的肋相对于由所述连接部分的区域构成的面呈面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型线与安装于安装对象物的安装壁的一端和另一端相连地延伸而形成,
在所述安装壁的与所述分型线不同的位置具有朝向所述安装对象物突出的凸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冲击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型线自所述安装壁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
所述凸部隔着所述分型线形成在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冲击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形成为突出量随着离开所述分型线而连续地增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型线与安装于安装对象物的安装壁的一端和另一端相连地延伸而形成,
所述安装壁的隔着所述分型线而位于两侧的表面位于同一个平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该冲击吸收体具有自所述冲击吸收体的主体突出的轴部和自所述主体突出的防脱部,
所述防脱部具有限制部,在将所述轴部插入到设于安装对象物的轴孔中而使所述主体旋转时,该限制部与所述安装对象物重叠而限制所述轴部脱离所述轴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冲击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该冲击吸收体具有卡定部,在将所述轴部插入到所述轴孔中而使所述主体旋转时,该卡定部限制所述主体向相反方向的旋转。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冲击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型线与所述轴部和所述防脱部相连地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冲击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部位于两个所述防脱部之间,一个所述防脱部和所述轴部之间的距离与另一个所述防脱部和所述轴部之间的距离不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该冲击吸收体具有多个自所述冲击吸收体的主体突出的防脱部,
所述防脱部具有限制部,在将该防脱部插入到设于安装对象物的安装孔中而以沿着该安装孔的区域移动的方式使所述主体旋转时,该限制部与所述安装对象物重叠而限制该防脱部脱离所述安装孔。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冲击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该冲击吸收体构成为在所述限制部和所述主体之间具有薄壁部,通过使所述主体旋转,所述安装对象物使所述薄壁部变形,所述限制部与所述安装对象物重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洛株式会社,未经京洛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2967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硅酮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封框胶组合物及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