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的进气歧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29155.1 | 申请日: | 2013-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502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发明(设计)人: | 山口聪;大木修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M35/104 | 分类号: | F02M35/104;F02M3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12 | 代理人: | 何立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歧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燃机的进气歧管。
背景技术
在内燃机的进气歧管中,为了在实现小型化的同时确保能得到惯性增压效果的规定的通路长度,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使内部通路以大致C字状较大程度地弯曲,因此,在向内燃机主体的组装状态下成为下侧的下表面侧变为弯曲的形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202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如果如上所述地进气歧管的下表面侧呈曲面形状,则在使下表面侧朝向下侧而将进气歧管载置于底板时,稳定性(稳定感)不好,该进气歧管易于滚动。如果进气歧管滚动,则有损伤下表面附近的结构部件的可能性,并且在向内燃机主体组装时,发生作业者重新定向进气歧管的搭载姿态的作业,作业效率降低。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进气歧管,其虽然是下表面侧呈曲面形状的进气歧管,但能够使该下表面侧朝向下侧并将进气歧管稳定地载置于底板等。
因此,在本发明中,设置从弯曲的进气歧管的下表面向下方凸出的支撑托架和凸起部。从排列设置多个进气支管的长度方向观察时,上述支撑托架和凸起部相对于进气歧管的重心而配置在彼此相反侧。另外,支撑托架还作为将内燃机主体和进气歧管紧固连接的工夹具用凸台部起作用。
因此,在使该进气歧管的下表面侧朝向下侧并载置于平坦的底板时,隔着重心而配置在相反侧的支撑托架和凸起部作为脚部起作用,能够使进气歧管不滚动而稳定地直立。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虽然是下表面侧呈曲面形状的进气歧管,但能够使该下表面侧朝向下侧并将进气歧管稳定地载置于底板等。因此,能够抑制进气歧管的滚动,抑制底板和结构部件之间的干涉,并且,能够在向内燃机主体组装时,抑制发生作业者重新定向进气歧管的搭载姿势的作业,提高作业效率。而且,由于用于使进气歧管直立的支撑托架,兼具作为将内燃机主体和进气歧管紧固连接的固定工具用凸台部的功能,因此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进气歧管的斜视图。
图2是表示上述进气歧管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上述进气歧管的向内燃机主体的组装方式的斜视图。
图4是上述进气歧管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节气门油气混合室的向进气歧管的组装方式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图示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进气歧管10进行说明。该进气歧管10通过将利用合成树脂材料注塑成型的多个部件接合而形成,多根(在本实施例中为4根)进气支管11沿着气缸列方向即长度方向L1(参照图1、图2)而并列设置,其内部通路呈以大致C字状较大程度地弯曲的形状,固定于内燃机主体即气缸盖12及气缸体13(参照图3)的进气侧的侧壁上。如图4的箭头Y所示,从进气导入口14导入的进气沿图4的逆时针方向在其内部通路中回旋,在中途向多个进气支管11分支,而向形成在气缸盖12上的各气缸的进气口供给。
在上述进气导入口14中,安装具备节流阀的节气门油气混合室15(参照图5)。另外,在进气支管11的呈凸缘状的支管开口部33的附近,作为各种外围部件,安装滚流用致动器17,该滚流用致动器17驱动用于对进气的滚流进行调整的滚流控制阀16,并且安装位置传感器18,该位置传感器18检测该滚流控制阀16的开闭位置,且设置有传感器安装凸台部19,该传感器安装凸台部19用于安装对进气压力进行检测的压力传感器(省略图示)。此外,安装有可变进气闸门用致动器20,该可变进气闸门用致动器20驱动对有效进气管长进行切换的可变进气闸门阀(省略图示)。在进气支管11的外周部分,设置有净化控制阀用凸台部21,该净化控制阀用凸台部21用于安装净化控制阀(省略图示)。
该进气歧管10如上所述,内部通路以大致C字状较大地弯曲,因此在组装于内燃机主体即气缸盖12及气缸体13的组装状态下,铅垂方向的下表面22侧作为整体以圆弧状较大程度地弯曲。并且,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支撑托架23和凸起部24,该支撑托架23和凸起部24从该弯曲的下表面22向下方凸出。上述支撑托架23和凸起部24如图4所示,从长度方向L1(参照图1、图2)观察时,相对于位于进气歧管10的大致中心的重心25而配置在彼此相反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291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械手吸取机构
- 下一篇:一种长距丝杠支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