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通真空泵有效
| 申请号: | 201380022293.7 | 申请日: | 2013-03-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029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 发明(设计)人: | 赵镐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国气压系统有限公司;赵镐英 | 
| 主分类号: | F04F5/20 | 分类号: | F04F5/20;F04F5/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王金双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直通 真空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利用高速压缩空气排出一定空间气体的真空泵,特别是涉及其中的直通(in-line)真空泵。
背景技术
所谓“真空泵”一般是指真空移送系统中利用高速压缩空气排出一定空间气体的装置。特别是,将其中压缩空气供给管线与排气管线沿直线排列的装置称之为直通真空泵。使用了这一装置之后就无需使用其它的泵类装置,因此这对移送系统的设计非常有利,美国专利第7,222,901号及韩国专利第817254号中记载的真空泵就属此类装置。
从图1中可以看出,美国专利第7,222,901号中记载的真空泵包括:圆筒形外罩1;紧贴外罩1内壁的喷射器喷嘴2;与外罩1的喷嘴吸入口6侧面连接的真空夹具3。另外,在外罩1的一侧设置有排出口5。特别是,所述喷嘴2被巧妙地设计成末端弯曲并分裂的双层管形态,其内管2a自一端的流入口4延长至所述排出口5,外管2b自另一端的吸入口6延长至内管的流入口4。
在这种结构中,当高速流入的压缩空气经由内管2a排出时,夹具3的内部空气就沿内管2a与外管2b之间的间隔流动并进入流入口4,然后与压缩空气一起排出。在所述排气过程中,夹具3内部会产生真空,从而能够将对象物进行把持及移送。
但是,从结构上讲,这种装置包含特别设计的喷嘴2,其设计、装配及运用都比较复杂,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普通构造的喷嘴或喷射器根本无法用于这种装置。因此,这种装置很难实际应用,从而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局限。
从图2中可以看出,韩国专利第817254号中记载的真空泵包括:专门固定于构筑物上的固定管7;贯通固定管7能够上下滑动的圆筒形滑块8;不与滑块8内部接触的真空泵9。另外,在滑块8的一侧设置有排出口10。特别是,所述滑块8被夹具侧端11堵塞。其中,在夹具与滑块8内部之间设置有延长的吸入通道12,在真空泵9与排出口10之间设置有延长的排出通道13。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真空泵9的排出口侧端插入排出通道13的入口并与之连接。
在这种结构中,当高速流入的压缩空气通过真空泵9排出时,夹具的内部空气就沿吸入通道12流动并进入滑块8内,然后再经由通孔14进入真空泵9内并与压缩空气一起排出。在所述排气过程中,夹具内部会产生真空,从而能够将对象物进行把持及移送。
但是,从结果上讲,这种装置也包含吸入通道12和排出通道13等,其设计、装配及运用都比较复杂,存在一定的难度。从功能上讲,由于真空泵9与滑块8一起上下滑动,由此导致真空的产生及维持都不稳定。另外,真空泵9的端部必须与排出通道13密封结合,其尺寸特别是其长度的选择非常受限。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就是为解决上述现有真空泵存在的问题而研发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计及运用都比现有技术更加容易且确保真空的产生及维持能够稳定的直通真空泵。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嘴或喷射器的选择及应用比较自由的直通真空泵。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直通真空泵包括:在侧壁下部设置有排出端口的圆筒形外罩;具有自上部孔眼延长至侧面的排出通道及不与所述排出通道连通的纵向通路,当安装到所述外罩内部时排出通道的末端就与所述排出端口连通的引导装置;包含上端流入口和下端排出口及侧壁吸入口,当安装到外罩内部时,流入口就固定在外罩上端,排出口就插入所述孔眼内的真空喷射器;与所述外罩下端结合,内部设置有经由所述通路与吸入口连通的排气通道的夹具接头。
优选地,所述通路在引导装置的外壁与外罩的内壁之间形成非接触空间。
优选地,与所述接头端部结合的夹具可以上下滑动。另外,所述接头带有一侧贯通并与所述排气通道连通的真空消除孔。更加优选地,在所述消除孔上设置有向压缩空气的供给压力开放的防逆阀。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直通真空泵通过按一定形状简单加工后装配到外罩内的引导装置就能够实现所需目的。同时它还采用了通用的喷嘴或喷射器。因此,本发明装置的设计及运用都比现有技术更加容易和简便。另外,本发明恰当地配备了所述引导装置,从而使喷射器或喷嘴的选择及应用比较自由。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现有技术的直通真空泵截面图;
图2是依据现有技术的另一直通真空泵截面图;
图3是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直通真空泵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直通真空泵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沿图3所示'A-A'线剖开的截面图;
图6是沿图3所示'B-B'线剖开的截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国气压系统有限公司;赵镐英,未经韩国气压系统有限公司;赵镐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222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