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管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13349.2 | 申请日: | 2013-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600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大塚俊一;内田和宏;花田拓也;崎山雅美;岛务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1D9/08 | 分类号: | C21D9/08;C21D1/42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管 制造 方法 设备 | ||
1.一种金属管的制造方法,其中,
该金属管的制造方法具有:
矫正工序,在该矫正工序中,利用矫正机矫正金属管的弯曲;
切断工序,在该切断工序中,将弯曲被矫正了的上述金属管的两个管端部切掉;
淬火工序,在该淬火工序中,将上述两个管端部被切掉了的多个上述金属管向淬火装置输送,在上述淬火装置中,在利用感应加热对上述金属管进行了加热后进行冷却,由此进行淬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
上述淬火装置具有:
感应加热线圈,其配置于上述淬火装置的入侧;
冷却装置,其配置于上述淬火装置的出侧,使用冷却液冷却上述金属管,
在上述淬火工序中,在上述淬火装置内以使沿前后排列的金属管的管端彼此对合的方式输送该金属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
上述制造方法所使用的制造设备具有:
上述矫正机;
上述淬火装置;
输送带,其配置于上述矫正机和上述淬火装置之间,用于将弯曲被矫正了的上述金属管朝向上述淬火装置输送;
管切断装置,其配置于上述输送带,用于将弯曲被矫正了的上述金属管的两个管端部切掉,
在上述切断工序中,利用上述管切断装置将借助上述输送带自上述矫正机输送过来的上述金属管的两个管端部切掉,
在上述淬火工序中,利用上述输送带将上述两个管端部被切掉了的多个上述金属管输送到上述淬火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
上述输送带包含:
第1输送带,其配置于上述矫正机的出侧,用于将弯曲被矫正了的上述金属管沿着上述金属管的轴向输送;
第2输送带,其用于将由上述第1输送带输送过来的上述金属管沿着上述金属管的径向排列并沿上述径向输送;
第3输送带,其配置于上述淬火装置的入侧,用于将由上述第2输送带输送过来的上述金属管沿着上述金属管的轴向输送到上述淬火装置,
上述管切断装置具有:
第1切断装置,其配置于由上述第2输送带输送的上述金属管的一端侧;
第2切断装置,其配置于由上述第2输送带输送的上述金属管的另一端侧,
上述切断工序具有:
在上述第2输送带上将上述金属管输送到上述第1切断装置的切断位置的工序;
在上述第1切断装置的切断位置、利用上述第1切断装置切掉上述金属管的一个管端部的工序;
在切掉了上述一个管端部后、在上述第2输送带上将上述金属管输送到上述第2切断装置的切断位置的工序;
在上述第2切断装置的切断位置、利用上述第2切断装置切掉上述金属管的另一个管端部的工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上述切断工序中,
在利用上述第1切断装置实施上述金属管的一个管端部的切断作业时,利用上述第2切断装置实施其他的上述金属管的另一个管端部的切断作业。
6.一种金属管的制造设备,其中,
金属管的制造设备具有:
矫正机,其用于矫正金属管的弯曲;
淬火装置,其具有配置于入侧的感应加热线圈和配置于出侧的冷却装置,该淬火装置用于对排成一列地被输送到内部的多个上述金属管进行淬火;
输送带,其配置在上述矫正机和上述淬火装置之间,用于将弯曲被矫正了的上述金属管向上述淬火装置输送;
切断装置,配置于上述输送带,用于将弯曲被矫正了的上述金属管的两个管端部切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造设备,其中,
上述输送带包含:
第1输送带,其配置于上述矫正机的出侧,用于将弯曲被矫正了的上述金属管沿着上述金属管的轴向输送;
第2输送带,其用于将由上述第1输送带输送过来的上述金属管沿着上述金属管的径向排列并沿上述径向输送;
第3输送带,其配置于上述淬火装置的入侧,用于将由上述第2输送带输送过来的上述金属管沿着上述金属管的轴向输送到上述淬火装置,
上述管切断装置具有:
第1切断装置,其配置于由上述第2输送带输送的上述金属管的一端侧;
第2切断装置,其配置于由上述第2输送带输送的上述金属管的另一端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设备,其中,
在利用上述第1切断装置实施上述金属管的一个管端部的切断作业时,利用上述第2切断装置实施其他的上述金属管的另一个管端部的切断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未经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1334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耐海水不锈钢复合钢
- 下一篇:具有增加的抗性淀粉水平的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