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转减震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12789.6 | 申请日: | 2013-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601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作田敦 | 申请(专利权)人: | 萱场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F9/14 | 分类号: | F16F9/14;F16F9/32;F16F9/34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减震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减震器的改进。
背景技术
以往,使用如下一种旋转减震器,该旋转减震器包括:轴;一对侧板,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轴;壳体,其被一对侧板夹持而在内部划分形成工作室;以及叶片,其设于轴而将工作室划分为一室和另一室。
例如,在JP11-82593A和JP11-344066A中公开有一种以如下方式工作的旋转减震器:若旋转力自外部作用于轴,则叶片随着轴的旋转而在工作室内移动而将一室缩小,将另一室扩大。在这些旋转减震器中,通过利用阻尼阀对自缩小的一室向扩大的另一室移动的油的流动施加阻力,来衰减轴的旋转。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这样的旋转减震器包括用于产生阻尼力的阻尼阀。在JP11-82593A的旋转减震器中,在形成工作室的壳体的侧方横向上并列配置有两个阻尼阀。在JP11-344066A的旋转减震器中,在用于将圆盘状的壳体的工作室之间分隔的隔壁部设置两个通孔,收纳分别与该通孔相对应的阻尼阀。
因而,在JP11-82593A的旋转减震器中,由于阻尼阀设于壳体的侧方,旋转减震器变得大型。因此,旋转减震器的重量变重,可能会破坏对车辆等减震对象的装载性。
另外,在JP11-344066A的旋转减震器中,由于阻尼阀设于将壳体的工作室之间分隔的隔壁部,因此,轴的可摆动范围减少。若欲充分地确保轴的可摆动范围,则必须增大壳体的外径,因此与JP11-82593A的旋转减震器同样,JP11-344066A的旋转减震器变得大型。因此,旋转减震器的重量变重,可能会破坏对车辆等减震对象的装载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量且小型的旋转减震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旋转减震器,其包括:轴,其能够绕中心轴线旋转;一对侧板,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上述轴;壳体,其设于上述一对侧板之间,在该壳体的内部划分形成有工作室;叶片,其设于上述轴,该叶片的顶端与上述壳体的内周滑动接触而将上述工作室划分为一室和另一室;以及阻尼阀,其设于上述轴内,并用于对在上述一室与上述另一室之间来回流动的液体的流动施加阻力。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旋转减震器的纵剖视图。
图2是图1中的II-II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旋转减震器D。
如图1和图2所示,旋转减震器D包括:轴1,其能够绕中心轴线旋转;一对侧板2、3,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轴;筒状的壳体4,其设于一对侧板2、3之间,该壳体4的内部形成有工作室R;叶片5,其设于轴1,该叶片5的顶端与壳体4的内周滑动接触而将工作室R划分为一室R1和另一室R2;阻尼阀V,其设于轴1内,并用于对在一室R1和另一室R2之间来回流动的液体的流动施加阻力。若使轴1相对于壳体4沿周向旋转,则旋转减震器D产生用于衰减轴1的旋转的阻尼力。
轴1形成为内部具有中空部1a的筒状。轴1包括:梳状齿1b,其设于轴1的顶端外周而能够与接头等(省略图示)连结;扩径部1c,其外径形成为大于其他的部分;一对叶片5,其以在周向上空开180度间隔的方式形成于扩径部1c的外周;四个通孔1d、1e、1f、1g,其在扩径部1c的一对叶片5之间的侧部开口而与中空部1a连通。
为了与图外的接头等连结而在轴1上设有梳状齿1b,但连接方法并不限定于此。中空部1a的内径通过在轴1的一端侧(在图1中为右侧)的中途设有台阶部1h而扩径。在轴1的一端的中空部1a的内周设有螺纹部1i。在轴1的另一端(在图1中为左端)上旋装有有底筒状的盖30。
盖30用于封闭轴1的另一端。盖30包括贯通其底部的螺纹孔30a。在螺纹孔30a旋装有阀31。而且,在中空部1a内以滑动自如的方式插入有滑动隔壁32。
滑动隔壁32在比中空部1a内的滑动隔壁32靠另一端侧(在图1中为左侧)划分有气室G。滑动隔壁32通过在中空部1a内沿轴向(在图1中为左右方向)移动,来增加或减少气室G的容积。能够借助阀31自外部向气室G填充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萱场工业株式会社,未经萱场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127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操纵元件的自动变速器
- 下一篇:离合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