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合成聚烯烃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利用该催化剂的聚烯烃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06562.0 | 申请日: | 2013-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08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蔡秉勋;林圣洙;朱天翼;李政烨;陈淑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天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F4/614 | 分类号: | C08F4/614;C08F4/634;C08F4/654;C08F1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牟静芳;高瑜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合成 烯烃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利用 | ||
1.一种用于合成聚烯烃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使镁化合物与被碳原子数为1至5的烷基取代或者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至15的烷二醇和苯甲酰卤化物进行反应,以制备镁化合物溶液的步骤;
使所述镁化合物溶液与第一转移金属化合物反应,以制备载体的步骤;以及
使所述载体与第二转移金属化合物进行反应,以生成固体催化剂的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合成聚烯烃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转移金属化合物和第二转移金属化合物分别包括以下化学式1的化合物:
[化学式1]
MXn(OR1)4-n
在所述化学式1中,M选自周期表IVB、VB及VIB族的转移金属元素,
X为卤素,
R1为碳原子数为1至10的烷基,
n为0至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合成聚烯烃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中,
所述镁化合物和苯甲酰卤化物的反应摩尔比为1:0.03至1:3。
4.根据化学式1所述的用于合成聚烯烃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中,
所述镁化合物和被碳原子数为1至5的烷基取代或者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至15的烷二醇的反应摩尔比为1:1至1: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合成聚烯烃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中,
所述制备镁化合物溶液的步骤在70至150℃下进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合成聚烯烃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中,
所述制备镁化合物溶液的步骤是在碳氢溶剂的存在下进行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合成聚烯烃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中,
所述被碳原子数为1至5的烷基取代或者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至15的烷二醇和碳氢溶剂的反应摩尔比为1:0.2至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合成聚烯烃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中,
所述使镁化合物溶液与第一转移金属化合物进行反应以制备载体的步骤,包括使所述第一转移金属化合物分散于碳氢溶剂中并与所述镁化合物溶液进行反应的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合成聚烯烃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中,
所述使第一转移金属化合物分散于碳氢溶剂并与所述镁化合物溶液进行反应步骤在-50至20℃下进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合成聚烯烃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中,
所述使镁化合物溶液与第一转移金属化合物进行反应以制备载体的步骤,包括加热所述镁化合物溶液与第一转移金属化合物反应后的溶液的步骤。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合成聚烯烃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中,
所述制备镁化合物溶液的步骤、所述制备载体的步骤或者所述生成固体催化剂的步骤分别进一步包括添加电子供体的步骤。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合成聚烯烃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中,
在所述生成固体催化剂的步骤中,所述镁化合物溶液和电子供体的反应摩尔比为1:0.01至1:2。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合成聚烯烃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中,
所述生成固体催化剂的步骤在80至130℃下进行。
14.一种聚烯烃的制备方法,包括:
在利用根据所述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合成聚烯烃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制备的催化剂的存在下,使烯烃类单体进行合成反应的步骤。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聚烯烃的制备方法,其中,
所述烯烃类单体包括乙烯、丙烯、1-丁烯、1-戊烯、4-甲基-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1-癸烯、1-十一碳烯、1-十二碳烯、1-十四碳烯、1-十六碳烯、1-二十碳烯、降冰片烯、降冰片二烯、亚乙基降冰片烯、苯基降冰片烯、乙烯基降冰片烯、二聚环戊二烯、1,4-丁二烯、1,5-戊二烯、1,6-己二烯、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及3-氯甲基苯乙烯中的一种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天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乐天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0656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终端设备支承座
- 下一篇:树脂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