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层片、太阳能电池用背板以及太阳能电池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05883.9 | 申请日: | 2013-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665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齐藤智夫;荒井亨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气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32B27/30 | 分类号: | B32B27/30;B32B27/00;B32B27/32;H01L31/049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太阳能电池 背板 以及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层片和使用该多层片的太阳能电池用背板以及太阳能电池组件。更详细而言,涉及具备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的多层片、太阳能电池用背板以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背景技术
由于太阳能电池组件在室外长时间使用,因此,为了确保机械强度并防止在环境气氛下的劣化,通常用合成树脂封装太阳能电池单元,形成照射太阳光的面用透明强化玻璃覆盖且背面用背板保护的结构。作为此时所使用的太阳能电池用背板,有将铝箔与树脂薄膜层叠而成的背板、将组成不同的多个树脂薄膜层叠而成的背板等(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5。)
专利文献1中,为了提高耐环境性能,提出了将特定密度的聚乙烯系树脂层叠、或者将特定密度的聚乙烯系树脂层叠于热塑性聚酯树脂薄膜而成的结构的太阳能电池用背面保护片。另外,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将表层薄膜与防湿薄膜利用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系粘接剂层叠并一体化而成的背板。在该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背板中,使用在基材薄膜的表面形成有无机氧化物的涂膜的薄膜作为防湿薄膜,表层薄膜使用氟树脂薄膜。
进而,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面保护片中,在设置有无机氧化物的蒸镀膜的基材薄膜的两面层叠有包含着色用添加剂、紫外线吸收剂和光稳定剂的耐热性聚丙烯系树脂薄膜。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面保护片中,为了提高阻燃性,在聚苯醚制的基材片的一面侧或两面侧层叠有卤素质量比为50%以上的氟树脂层。
由上述多层片形成的太阳能电池用背板通常夹着粘接剂层叠有多个薄膜。而且,专利文献5中,提出了在层叠聚酯基材、聚碳酸酯系基材、氟系基材或丙烯酸类基材时,使用具有耐水解性、耐绝缘性以及隔水性的丙烯酸类粘接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6108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29481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168814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1-176193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9-2463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前述现有的多层片,在太阳能电池用背板以及使用其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等中,虽然可以相对充分地获得耐候性、耐热性、防湿性及其它各特性,但需要实现进一步的提高。特别是对于氟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而言,由于其与其它树脂的粘接性低,因此存在使用这些树脂的多层片无法充分确保层间粘接性这样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耐候性、耐热性及防湿性优异且层间粘接性良好的多层片、太阳能电池用背板以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前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实验研究,结果获得了如下所述的发现。首先,本发明人发现,通过将由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层与由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层层叠,会提高耐候性、耐热性、防湿性、电绝缘性以及其它太阳能电池的背板所需的各特性。
接着,本发明人对于这些树脂层的层叠方法进行了研究。如现有的多层片那样,夹着粘接剂粘贴多个薄膜时,由于要经过各树脂薄膜的制膜、卷取、粘接剂涂覆、干燥及粘贴的各工序,因此加工成本会增多。作为省略这些工序的方法,例如可以考虑使用挤出机将各层的树脂分别熔融,在熔融状态下使其合流并粘接的共挤出制膜、将粘接层与被粘接层同时制膜并粘贴的方法等。
然而,共挤出制膜等方法会发生难以保持各层间的粘接力的情况以及各层间的流动性不同和/或拉伸共振所导致的厚度偏差等,因此实质上没有在包含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的多层片的制造中应用。特别是在层叠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与聚烯烃系树脂时,若通过共挤出成型来一体成型,或者粘贴各树脂片来多层化,则层间粘接性变得不充分。
因此,本发明人为了提高由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层与由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层之间的层间粘接性而进行了研究。于是,发现通过夹着由共轭二烯系聚合物、共轭二烯系共聚物或它们的氢化物形成的粘接树脂层并将这些层层叠,能够获得层间粘接性优异的多层片,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气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电气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058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