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集成的减振器系统的湿式摩擦离合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380005565.2 | 申请日: | 2013-0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539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8 |
| 发明(设计)人: | A·阿尔默特;N·菲舍尔;E·洛伦茨;A·T·阮;A·赛费曼;A·西蒙诺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D21/06 | 分类号: | F16D21/06;F16D25/08;F16D25/10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72002 | 代理人: | 侯鸣慧 |
| 地址: | 德国黑措***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集成 减振器 系统 摩擦 离合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集成的减振器系统的湿式摩擦离合器。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湿式双离合器。湿式摩擦离合器通常用于将转矩从驱动单元的从动轴、尤其内燃机的曲轴传递到驱动系上,尤其通过变速器传递。在此,所使用的减振器系统有助于使振动从驱动单元和变速器或者说驱动系脱耦。尤其在内燃机中出现振动和转矩尖峰(Drehmomentspitzen),所述振动和转矩尖峰可能导致邻接的构件过载并且此外产生干扰的噪声。因此,符合期望的是,尽可能及早地、也就是说在驱动单元附近使振动和转矩尖峰从驱动系统中脱耦。但同时也值得期待的是,使所述驱动单元与来自其余驱动系统的振动脱耦。
背景技术
由现有技术已知减振器系统,这些减振器系统预接通摩擦离合器并且大多作为附加的构件布置在从动轴和摩擦离合器之间。出于这种目的得到所谓的双质量振动器,其具有非常好的减振特性。然而,这样的双质量振动器相对重和迟缓。因此,所述双质量振动器为这样的结构单元,该结构单元不仅需要附加的安装空间,而且也提高整个系统的惯性并且由此降低驱动系统的效率。
基于普遍需要的、提高的驾驶舒适度和基于借助于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能够实现的较小的消耗,得到双离合器的应用。尤其为了降低新式机器、尤其可移动的内燃机的能量消耗,它们应低转速地运行、就是说以小的转速运行。这也适用于其它摩擦离合器的应用。但是,在此,基于低的旋转频率出现了干扰增加的振动。但是,机动车同时构造得越来越轻并且因此具有下降的振动减振的质量。因此,减振系统或者说振动补偿系统是更必要的,但是所述减振系统通常需要增大的安装空间。然而,恰恰在小型车级别和超小型车级别的机动车中安装空间是特别受限的。
发明内容
由此出发,本发明的任务在于,至少部分地克服由现有技术已知的缺点。尤其应提出一种摩擦离合器,该摩擦离合器应在小的安装空间上具有良好的减振特性或者说振动补偿特性,而不同时增大进行旋转的质量进而不增大整个驱动系统的能量消耗,在必要时甚至减少它们。
该任务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来解决。有利的改进方案为从属的权利要求的主题。
本发明致力于湿式摩擦离合器,该摩擦离合器至少具有以下的部件:
-在输入侧具有至少一个输入轴;
-在输出侧具有至少一个输出轴;
-至少一个摩擦系统,其用于使所述至少一个输入轴与所述至少一个输出轴可脱开地连接以传递转矩;和
-至少一个进行携转的离合器壳体,其用于定位所述摩擦系统
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壳体在输入侧具有携动盘并且在输出侧具有离合器罐,其中,携动盘和离合器罐通过减振器以振动脱耦的方式连接,并且所述离合器罐设有至少一个离心力摆。
摩擦离合器的任务在于,将驱动轴的转矩传递到另一轴上、尤其传递到变速器上。在动态的离合器中得以实现摩擦锁合的力传递的应用。该任务通过中心的结构单元、所述摩擦系统来解决。所述摩擦系统由一个或多个摩擦组组合成。一个摩擦组又具有至少一个摩擦副,所述摩擦副包括压紧板和相对应的离合器盘。以下,如果说明原理,则总是讨论一个压紧板和一个离合器盘,尽管目前使用多个摩擦副是常规的。为了传递转矩、例如从输入侧传递到输出侧,通过压紧力使压紧板抵压离合器盘。由于压紧板和离合器盘之间的摩擦,这两个构件的转速相互同步并且近似无滑差地传递转矩。所述驱动轴、例如内燃机的驱动轴与输入侧的输入轴连接或者它们构成整体。变速器在输出侧与至少一个输出轴连接,或者说所述输出轴整体地构成变速器轴。为了更好地概括,以下将从动轴的侧称作输入侧,因为在这里应将驱动单元的转矩传递到驱动系上。相应地,将朝向驱动系的侧称作输出侧。但是,这也不排除,也将转矩从驱动系通过输出轴传递到输入轴上,例如在机动车拖曳运行(Scleppbetrieb)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未经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055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