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车辆的排气消声器和具有其的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91526.4 | 申请日: | 2013-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27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强同磊;司尚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08 | 分类号: | F01N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贾玉姣 |
地址: | 1014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排气 消声器 具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排气消声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排气消声器难以兼顾排气背压差和噪声控制两个方面,且排气消声器的重量和外形尺寸过大,给整车布置带来局限性,不利于整车性能的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排气消声器,所述排气消声器可以在满足排气背压差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排气噪声。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用于车辆的排气消声器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用于车辆的排气消声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废气进口和废气出口;内插管,所述内插管的第一端从所述废气进口插入到所述壳体内,所述内插管的壁上设置有多组内插管通孔;多个隔板,所述多个隔板套在所述内插管上且位于所述壳体内并将所述壳体内部隔离成多个膨胀腔,所述多个隔板中的至少一部分上设有隔板连通孔,所述隔板连通孔用于连通两侧的膨胀腔,其中每组内插管通孔均对应连通一个膨胀腔;以及废气排出管,所述废气排出管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废气排出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废气出口处以排出所述壳体内的废气,所述废气排出管的壁上设置有多个废气排出管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排气消声器,该排气消声器的空气动力性能好,可以在满足排气背压差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排气噪声,有效地起到排气和降噪的效果。另外,该排气消声器的结构简单,重量和外形尺寸小,便于车辆整车布置,且开发成本低,经济性好,适用的车辆类型广泛。
进一步地,所述废气进口位于所述壳体的一端的端面上,所述废气出口位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上。
具体地,所述多个隔板上除去距离所述废气进口最近的隔板之外的其它隔板上均设置有所述隔板连通孔。
可选地,所述多个隔板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废气进口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废气进口的距离,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壳体内部隔离成第一膨胀腔、第二膨胀腔和第三膨胀腔,所述第一膨胀腔位于所述第一隔板的一侧,所述第二膨胀腔位于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之间,所述第三膨胀腔位于所述第二隔板的一侧,所述废气排出管位于所述第三膨胀腔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膨胀腔的体积小于所述第二膨胀腔的体积,所述第二膨胀腔的体积小于所述第三膨胀腔的体积。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排气降噪效果。
可选地,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内插管焊接固定,且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还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焊接固定。由此,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内插管可以牢固地固定在壳体内。
具体地,所述第一膨胀腔在所述壳体的轴向上的长度在200mm-220mm之间,所述第二膨胀腔在所述轴向上的长度在260mm-280mm之间,所述第三膨胀腔在所述轴向上的长度在480mm-500mm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膨胀腔在所述轴向上的长度为210mm,所述第二膨胀腔在所述轴向上的长度为270mm,所述第三膨胀腔在所述轴向上的长度为488mm。
可选地,所述废气排出管为刚性直管,所述刚性直管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焊接固定。由此,废气排出管可以牢固地固定在壳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的用于车辆的排气消声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的用于车辆的排气消声器,从而提高了车辆的整体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排气消声器的右视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排气消声器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的排气消声器的剖面图;
图4是图3中所示的内插管的主视图;
图5是图3中所示的第二隔板的右视图;
图6是图3中所示的第一隔板的右视图;
图7是图3中所示的废气排出管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
100:排气消声器
1:壳体;11:废气进口延伸管;12:废气出口延伸管;
2:内插管;21:第一端;22:第二端;23:内插管通孔;
3:隔板;31:第一隔板;32:第二隔板;321:隔板连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915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