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燃机排气热动力转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87860.2 | 申请日: | 2013-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69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涛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涛涛 |
主分类号: | F01N5/02 | 分类号: | F01N5/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3 | 代理人: | 董光仁 |
地址: | 723100 陕西省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排气 动力 转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利用内燃机尾气热能的装置,具体是一种内燃机排气热动力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交通工具,大多数汽车在运行过程中由内燃机提供动力,而内燃机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通过排气系统排到大气中,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如图1、图2、图3所示,内燃机排气热动力转换装置包括水箱1、蒸发腔室2、汽轮机3、发电机4、冷凝器5以及具有三元催化器6和消声器7的排气管8,而密闭的蒸发腔室2和预热腔室12位于三元催化器6和消声器7之间的排气管8上,蒸发腔室2内设置的高压喷头9水管依次与蒸发腔室2外的电磁阀Y110、水泵MA11、预热腔室12、水箱1连接;蒸发腔室2内的排气管8外侧具有温度传感器RT13;蒸发腔室2引出的高压气管14依次连接压力传感器SP15、电磁阀Y216、汽轮机3、冷凝器5后通向消声器7;汽轮机3通过传动杆17连接发电机4;冷凝器5泄水口18通过水管与水箱1进水口19连接,水箱1进水口19处安装有水泵MB20和向水箱1方向导通的单向阀21;水箱1上部与位于压力传感器SP15和蒸发腔室2之间的高压气管14相接;
电路部分中:水泵MA与开关K1串联,水泵MB与开关K2串联,压力传感器SP与电磁阀Y2串联,温度传感器RT与电磁阀Y1串联,这四个串联电路分别并联在电源正负极之间。
使用时首先打开K2将水通过水箱1的进水口19和水泵MB20加入到水箱1和预热腔室12中,水在预热腔室12中进行预加热,预热时产生的水蒸气排入到蒸发腔室2和汽轮机3之间的高压气管13中;闭合开关K2,温度传感器RT12检测具有向心内翅片23的排气管8外表面的温度,当其温度达到300℃时,电磁阀Y110打开,水泵MA11将水由水箱抽向高压喷头9,由高压喷头9向具有内齿的排气管23外表面喷水,喷洒的水吸收排气管8外表面的热量后蒸发为水蒸气;气体压力逐渐增大,压力传感器SP15检测压力足够大时,打开电磁阀Y116驱动汽轮机3转动,使热能转化为动能,汽轮机3经过传动杆17连接发电机4,使动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4产生的电能可用于为电瓶充电;水蒸气经过汽轮机3后通入冷凝器5,一部分水蒸气凝结成水后通过泄水口18、水泵MB20、单向阀21回流至水箱1,另一部分水蒸气直接排入大气中。
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汽轮机3产生的动力需要经过额外的发电机4转化成电能,而发电机成本高,需要定期维护,而且如果高压气管14内的气压过大易造成管路或设备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发电机需要额外的成本且管路无法泄压的缺点,而提供一种内燃机排气热动力转换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内燃机排气热动力转换装置,包括水箱、蒸发腔室、汽轮机、冷凝器以及具有三元催化器和消声器的排气管,密闭的蒸发腔室和预热腔室位于三元催化器和消声器之间的排气管上,排气管内侧形成内翅片,蒸发腔室内设置的高压喷头水管依次与蒸发腔室外的电磁阀Y1、水泵MA、预热腔室、水箱连接;蒸发腔室内的排气管外侧具有温度传感器RT,蒸发腔室引出的高压气管依次连接压力传感器SP、电磁阀Y2、汽轮机、冷凝器后通向消声器,高压气管外侧设置保温层,冷凝器泄水口通过水管与水箱进水口连接,水箱进水口处安装有水泵MB和向水箱方向导通的单向阀,水箱上部与位于压力传感器SP和蒸发腔室之间的高压气管相接, 电路部分包括水泵MA与开关K1串联,水泵MB与开关K2串联,压力传感器SP与电磁阀Y2串联,温度传感器RT与电磁阀Y1串联,这四个串联电路分别并联在电源正负极之间,而汽轮机通过传动杆连接带轮,带轮与传动皮带连接,电磁阀Y2与汽轮机之间的高压气管安装电磁阀Y3,汽轮机与冷凝器之间的高压气管安装电磁阀Y4;
电路部分还包括与电磁阀Y3和电磁阀Y4串联的开关K3并联在电源正负极之间。
本实用新型不仅实现了将内燃机尾气中的热能转化成动能、电能,尾气热量能够再次回收利用,将产生的动力传导至内燃机的传动系统,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电路图;
图3是现有技术的排气管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图中:1、水箱 2、蒸发腔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涛涛,未经李涛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878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