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运输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868697.5 | 申请日: | 2013-1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059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 发明(设计)人: | 吕远洋;何联营;舒巍;侯晓刚;刘涛;丁兆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B5/02 | 分类号: | B62B5/02;B62B1/20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运输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搬运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运输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通讯基站一般设置在楼顶上,老旧楼宇和欠发达地区的楼房没有电梯,机柜楼梯搬运成为难点,一般采取纯人工搬运。如搬运高度为1.6m、重量为200Kg左右的机柜,平路需要6-8人,上下楼梯需要人力更多,也有少部分场景会用一般手推车做平路运输,但手推车无法完成机柜及重物的上下楼梯搬运。因此需要一种可以搬运机柜爬楼梯的运输工具。另外,由于机柜的高度不一,且机柜高度一般较高,一般多功能运输车通用性较差,且采用尺寸较大的多功能运输车不利于多功能运输车的存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运输车,能够根据需要调整多功能运输车的连接状态,可运输较高的机柜,且可利于存放。
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
所述第一支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杆、至少两个第一横杆、两组用于爬楼梯的三星轮、及承载板;两所述第一立杆相互平行,且分别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杆的两端;所有所述第一横杆沿所述第一立杆的轴向排布设置;所述第一立杆具有轴向相对的顶端及底端;两所述三星轮同轴设置,且分别安装于两所述第一立杆的底端处;所述承载板同时固定于两所述第一立杆的底端,所述承载板用于承载机柜;
所述第二支架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第二立杆、及至少第二横杆,两所述第二立杆相互平行,且分别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二横杆的两端;所述第二立杆具有轴向相对的顶端及底端;所述第二立杆的顶端设有拉手,拉手用于推拉所述多功能运输车;所有所述第二横杆沿所述第二立杆的轴向排布设置;
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在第一连接状态,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层叠设置并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立杆的顶端位于所述第二立杆的顶端处,所述第一立杆的底端位于所述第二立杆的底端处;
在第二连接状态,所述第一立杆与所述第二立杆的轴向相互平行且二者沿所述第一立杆的轴向排布,两所述第一立杆的顶端分别固定连接至两所述第二立杆的底端。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承载板与所述三星轮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立杆相对的两侧;所述承载板弯折成L形,所述承载板的第一支板平行于所述第一立杆的轴向且二者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板的第二支板垂直于所述第一立杆的轴向,所述第二支板用于承载机柜。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立杆的底端处折弯形成四边形;在所述第一立杆的径向上,所述四边形上相对远离所述第一立杆的一边为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架还包括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轴向平行于第一横杆的轴向,所述连接轴同时固定连接于两所述第一立杆的连接部,两所述三星轮分别转动安装于所述连接轴的两端。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架还包括辅助轮,所述辅助轮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立杆的底端处;所述辅助轮的转轴与所述三星轮的转轴相互平行且二者之间存在间距;
所述拉手包括第一拉杆;所述第一拉杆与所述第一立杆的轴向之间相互交叉;
在所述第一连接状态下,当所述辅助轮及所述三星轮支撑于一水平面上时,所述第一拉杆的轴向平行于水平面;所述多功能运输车还包括桌板,所述桌板水平设置且可拆卸地安装于两所述第一拉杆的上方。
结合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功能运输车包括还绕线轴,所述绕线轴用于安装线缆盘,所述绕线轴上设有两个绕线柱;
两所述第二立杆上均设有插接管,所述插接管与所述第二立杆的轴向相互平行且并排设置;
在第四连接状态,两所述拉手的第一拉杆分别与两第一立杆可拆卸式固定 连接,所述第一拉杆与所述第一立杆的轴向相互平行,两所述绕线柱分别插接于两所述插接管中,所述绕线轴与所述第一横杆轴向平行。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功能运输车还包括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三立杆、及至少一个第三横杆;两所述第三立杆相互平行,且分别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三横杆的两端;
所述第三支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及所述第二支架;
在所述第一连接状态下,所述第三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及所述第二支架层叠设置,且第二支架位于第三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686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