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缩微智能车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40385.3 | 申请日: | 2013-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733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明;孙智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缩微 智能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缩微智能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智能车辆驾驶已经成为未来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但由于现实交通环境无法为真车智能驾驶技术研究提供试验场地和场景, 因此迫切需要建立缩微尺度的三维复杂交通环境,为智能驾驶技术研究提供模拟现实、可重复、可验证、可评价的试验平台。基于此平台,缩微车将可以完全模拟真实车辆在真实道路环境下的驾驶行为,进而研究和验证自主驾驶模拟方法,使智能驾驶成为可能。
缩微智能车在自动行驶过程中,需要配有一套控制装置,能够获取路径信息,进行实时操控。目前的缩微智能车控制装置对于路径的识别能力非常有限,尤其是当路径为复杂环境时,智能车往往会驶出规定路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缩微智能车控制装置不能识别复杂路径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缩微智能车控制装置,该缩微智能车控制装置能识别复杂路径,拥有较强分析运算能力及较长的持续运行时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缩微智能车控制装置,包括摄像头,微处理器,舵机驱动电路,舵机,电机驱动电路,电机和测速传感器;摄像头安装在缩微智能车车顶中心位置,镜头向前;摄像头与微处理器的输入端相连,摄像头用来将采集到的图像信息传递给微处理器;测速传感器安装在后轮上,测速传感器与微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测速传感器用来将获取的车速信息传递给微处理器;舵机驱动电路、电机驱动电路分别与微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舵机一端与舵机驱动电路连接,另一端与前轮连接,舵机用于控制前轮的转向;电机一端与电机驱动电路连接,另一端与后轮相连接,电机用于控制后轮的速度。
进一步地,摄像头的型号为OV7620。
进一步地,微处理器选用飞思卡尔KL25Z系列处理器。
进一步地,电机驱动电路采用BTS7960芯片。
进一步地,测速传感器采用欧姆龙E6A2-CS3C。
进一步地,电源使用7.2V/2000mAh的镍铬蓄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识别复杂路径,拥有较强分析运算能力及较长的持续运行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图。
图示中:1. 摄像头,2. 电源,3. 微处理器,4. 舵机驱动电路,5. 舵机,6.前轮,7.电机驱动电路,8.电机,9.后轮,10.测速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一种缩微智能车控制装置,包括摄像头1、微处理器3、舵机驱动电路4、舵机5、电机驱动电路7、电机8和测速传感器10;摄像头1安装在缩微智能车车顶中心位置,镜头向前;摄像头1与微处理器3的输入端相连,摄像头1用来将采集到的图像信息传递给微处理器3;测速传感器10安装在后轮9上,测速传感器10与微处理器3的输入端连接,测速传感器10用来将获取的车速信息传递给微处理器3;舵机驱动电路4、电机驱动电路7分别与微处理器3的输出端连接;舵机5一端与舵机驱动电路4连接,另一端与前轮6连接,舵机5用于控制前轮6的转向;电机8一端与电机驱动电路7连接,另一端与后轮9相连接,锁述电机8用于控制后轮9的速度。
摄像头的型号为OV7620。
微处理器3选用飞思卡尔KL25Z系列处理器。
电机驱动电路7采用BTS7960芯片。
测速传感器10采用欧姆龙E6A2-CS3C。
电源2使用7.2V/2000mAh的镍铬蓄电池。
如图2所示,处于工作状态时,摄像头1实时拍摄前方行驶路径,获取图像的灰度数据信息并传递给微处理器3;测速传感器10实时检测后轮转速,获取当前车速信息并传递给微处理器3;微处理器3将图像信息进行运算处理,分析出前方的道路信息,根据道路信息计算预设速度值和转角值,微处理器3根据转角值,发送角度控制信号给舵机驱动电路4;微处理器3将当前车速信息与计算出的预设速度值做比较后,发送速度控制信号给电机驱动电路7;舵机驱动电路4接收到微处理器3传来的角度控制信号后,驱动舵机5工作,舵机5带动前轮6转向;电机驱动电路7接收到微处理器3传来的速度控制信号后,驱动电机8工作,电机8带动后轮9实现变速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403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控制温湿度的硬件平台
- 下一篇:全自动增压调温清洗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