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车用减震器活塞杆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38850.X | 申请日: | 2013-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76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徐国明;陈磊;俞定岳;陈勇;俞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培源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32 | 分类号: | F16F9/32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1 | 代理人: | 应圣义 |
地址: | 315157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车 减震器 活塞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器,特别涉及一种动车减震器活塞杆。
背景技术
减震器主要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传统的动车减震器活塞杆受结构影响,与导向器之间的间隙不能保证,同时油封摩擦力不均匀,造成减震器工作不稳定,同时使用寿命低。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保证与导向器之间的间隙、油封摩擦力均匀稳定的动车减震器活塞杆。
【2】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车减震器活塞杆,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螺纹杆1、第一锥形杆2、光杆3和第二锥形杆4,所述螺纹杆1的侧壁开设有外螺纹,且所述螺纹杆1的根部开设有横截面为半圆的环形槽11,所述第一锥形杆2的侧壁为圆锥面且与轴线之间存在有第一夹角a,所述第二锥形杆4的侧壁也为圆锥面且与所述轴线之间存在有第二夹角b,所述第二夹角b与第一夹角a相等,所述第二锥形杆4的端部设有第一倒角5。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角a大于或等于5°且小于或等于10°。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角a为7°。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夹角b大于或等于5°且小于或等于10°。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夹角b为7°。
进一步的,所述螺纹杆1的端部设有第二倒角,所述第二倒角为30°。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倒角为45°。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锥形杆2与所述光杆3之间通过圆弧面连接;所述第二锥形杆4与所述第一倒角5之间通过圆弧面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锥形杆2、光杆3和第二锥形杆4的表面镀有硬铬层。
【3】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动车减震器活塞杆,对动车减震器活塞杆的结构进行重新设计调整,保证了其与导向器之间的间隙、油封摩擦力均匀稳定,能保证了安装活塞与杆件的同心度,从而提高了避震效果,且延长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动车减震器活塞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车减震器活塞杆,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螺纹杆1、第一锥形杆2、光杆3和第二锥形杆4,螺纹杆1的侧壁开设有外螺纹,且在螺纹杆1的根部开设有横截面为半圆的环形槽11,在第一锥形杆2的侧壁为圆锥面且与轴线之间存在有第一夹角a,该第一夹角a大于或等于5°且小于或等于10°,优选的,该第一夹角a为7°,第二锥形杆4的侧壁也为圆锥面且与轴线之间存在有与第一夹角a相等的第二夹角b,该第二夹角b大于或等于5°且小于或等于10°,优选的,该第二夹角也为7°,在第二锥形杆4的端部设有第一倒角5,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夹角为45°;在螺纹杆1的端部设有第二倒角,该第二倒角为30°;同时,第一锥形杆2与光杆3之间通过圆弧面连接;第二锥形杆4与所述第一倒角5之间通过圆弧面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倒角沿轴线方向的高度与第一锥形杆2的高度相同;为了提高表面硬度,在第一锥形杆2、光杆3和第二锥形杆4的表面镀有硬铬层。
本实施例中的动车减震器活塞杆,采用超精无心磨床在线检测、自动补给,确保公差稳定。用于安装活塞的螺纹杆的螺纹的跳动控制在0.05(以光杆侧壁做参照),端面跳动控制在0.02;采用自定义中心架切削加工,螺纹三滚轮挤压成型一次性完成,同时在第一锥形杆、光杆和第二锥形杆的表面进行高频淬火、电镀硬铬,而后进行表面精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培源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培源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388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