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38254.1 | 申请日: | 2013-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516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李东明;封正勇;龙文涛;杨冕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新力光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濮云杉 |
地址: | 61173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光二极管 驱动 装置 | ||
1.一种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其包括彼此连接的整流模块(120)和LED模块(130),所述整流模块(120)与多个LED负载串联构成一个回路,
其特征在于,
所述LED模块(130)包括若干LED模组,所述LED模组由基板和多个LED芯片组成,并且所述LED模组的所述多个LED芯片结构为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或倒装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ED芯片为水平结构时,每个LED芯片的P电极和N电极位于芯片顶端,每个LED芯片自下而上依次包括:蓝宝石衬底(Sapphire)、N型GaN层(n-GaN)、多量子阱(MQW)、P型GaN层(p-GaN)、TCL层(TCL)和P型引线电极,LED芯片之间用金属线串联、并联或混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ED芯片为垂直结构时,每个LED芯片的N电极和P电极分别位于芯片的顶端和底端,每个LED芯片自下而上依次包括:P型电极层、导电层(Conductive Substrate)、反射体(Reflector),P型GaN层(p-GaN)、多量子阱(MQW)、N型GaN层(n-GaN)和N型引线电极,LED芯片之间用金属线串联、并联或混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ED芯片为倒装结构时,LED芯片具有若干发光单元,LED芯片倒装在基板上,LED芯片上每个发光单元通过基板上的金属层串联、并联或混联。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模块(120)包括正半周整流支路、正半周馈电支路、负半周整流支路和负半周馈电支路,其中,
所述正半周整流支路包括:第一二极管(301)、第二二极管(302)和第六二极管(306),其中,第二二极管(302)的正极连接第一供电端(IN1),负极与第一二极管(301)的正极相连;第一二极管(301)的负极与所述整流模块(120)的第一输出端(OUT1)相连;第六二极管(306)的正极与所述整流模块(120)的第二输出端(OUT2)相连,负极与第二供电端(IN2)相连;
所述负半周整流支路包括:第三二极管(303)、第四二极管(304)和第五二极管(305),其中,第三二极管(303)的负极与第一供电端(IN1)相连,正极与所述整流模块(120)的第二输出端(OUT2)相连;第五二极管(305)的正极连接第二供电端(IN2),负极与第四二极管(304)的正极相连;第四二极管(304)的负极与所述整流模块(120)的第一输出端(OUT1)相连;
所述正半周馈电支路还包括第一电容(307)和第四电容(310),其中,第一电容(307)的一端与第四二极管(304)的正极相连,另一端与第一供电端(IN1)相连;第四电容(310)的一端连接第二供电端(IN2),另一端连接所述整流模块(120)的第二输出端(OUT2);
所述负半周馈电支路还包括第二电容(308)和第三电容(309),其中,第二电容(308)的一端连接第一供电端(IN1),另一端连接所述整流模块(120)的第二输出端(OUT2);第三电容(309)的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301)的正极,另一端连接第二供电端(IN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开关模块,所述开关模块由电压采样单元和彼此并联的多个开关单元构成,其中,每个开关单元设置在其中一个LED负载的输出端与所述整流模块(120)的所述第二输出端(OUT2)之间,以便根据所述电压采样单元的电压信号进行通断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开关单元的电压采样单元分别包括第一采样电阻(313)、第二采样电阻 (314)和第一稳压二极管(315),其中,所述第一采样电阻(313)与所述第二采样电阻(314)按照彼此串联的方式连接在所述整流模块(120)的第一输出端(OUT1)与第二输出端(OUT2)之间,并且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315)按照正极连接第二输出端(OUT2)且负极连接所述第一采样电阻(313)的方式并联至所述第二采样电阻(3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新力光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新力光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3825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声控照明系统
- 下一篇:电磁加热装置的主板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