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道燃烧室系统及使用该气道燃烧室系统的发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28820.0 | 申请日: | 2013-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699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陈良;刘卓;黄初华;邵发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23/00 | 分类号: | F02B23/00;F02F1/42;F02B31/04 |
代理公司: | 深圳汇智容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8 | 代理人: | 潘中毅;孙威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烧室 系统 使用 发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道燃烧室系统及使用该气道燃烧室系统的发动机。
背景技术
发动机的气道和燃烧室是影响发动机进气量和缸内燃烧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发动机各气缸的进气量是保证实现发动机最高功率的前提,也就是说,气缸的进气滚流比会直接影响发动机各气缸缸内的燃烧性能。例如:较低水平的滚流比,会使气缸盖内气体燃烧速率降低,影响发动机的整体性能。
因此,设计合理的发动机的气道和燃烧室,能够降低发动机的油耗,提高发动机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气道燃烧室系统及使用该气道燃烧室系统的发动机,能够提高发动机进气道进气时的进气滚流,加速气缸内气体的燃烧速率,提升发动机的整体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道燃烧室,包括:燃烧室、分别与燃烧室相连通的进气道和排气道,设置在燃烧室与进气道之间的进气门气门座圈,以及设置在燃烧室与排气道之间的排气门气门座圈,其中,燃烧室与进气门气门座圈邻接处设置有一用以阻挡由进气道进入燃烧室的一部分气体的阻流件,阻流件远离燃烧室的中心。
其中,阻流件向燃烧室的中心方向突出,阻流件突出的高度不超过进气门气门座圈与燃烧室的交界线的延长线。
其中,阻流件为凸起结构,凸起结构自燃烧室的侧壁突出形成
其中,凸起结构的凸起高度为1-3mm。
其中,气道燃烧室系统还包括进气门,进气门具有进气门盘部,进气门盘部与进气门气门座圈匹配,进气门关闭时,阻流件与进气门盘部平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发动机至少包括:汽缸盖、燃烧室和分别集成在汽缸盖上的进气道、排气道、设置在燃烧室与进气道之间的进气门气门座圈以及设置在燃烧室与排气道之间的排气门气门座圈,燃烧室与进气门气门座圈邻接处设置有一用于阻挡由进气道进入燃烧室的一部分气体的阻流件,阻流件远离燃烧室的中心。
其中,阻流件向燃烧室的中心方向突出,阻流件突出的高度不超过进气门气门座圈与燃烧室的交界线的延长线。
其中,阻流件为凸起结构,凸起结构自燃烧室的侧壁突出形成。
其中,凸起结构的凸起高度为1-3mm。
其中,气道燃烧室系统还包括进气门,进气门具有进气门盘部,进气门盘部与进气门气门座圈匹配,进气门关闭时,阻流件与进气门盘部平齐。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气道燃烧室系统及使用该气道燃烧室系统的发动机,由于在进气门气门座圈与燃烧室邻接处的燃烧室中设置阻流件,当发动机在进气行程中,阻流件能够阻挡进气道远离燃烧室中心位置一侧的气体流动,使由进气道进入燃烧室中的气体均由进气道靠近燃烧室中心位置的一侧进入燃烧室,气体将在燃烧室内形成较大的滚流,随着气体滚流程度的不断提高,燃烧室内的燃烧效率将进一步的提升,发动机的整体性能也会得到大幅提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发动机内部零部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气道燃烧室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结合参见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发动机的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中发动机内部零部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发动机至少包括:汽缸盖1、燃烧室2和分别集成在汽缸盖1上的进气道11、排气道12、进气门13、排气门14,设置在燃烧室2与进气道11之间的进气门气门座圈15以及设置在燃烧室2与排气道12之间的排气门气门座圈16,进气门13和排气门14可分别沿进气门气门座圈15和排气门气门座圈16移动控制开启或关闭进气道11和排气道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288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