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差速器内的半轴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15172.5 | 申请日: | 2013-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045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蒋镜清;王志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银艺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5/17 | 分类号: | F16H55/17;F16H55/06;F16H48/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差速器 半轴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差速器内的半轴齿结构,按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划分属于汽车差速器内半轴齿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汽车差速器中使用的半轴齿轮垫片是一种平面垫片,半轴齿轮垫片在差速器的壳体与半轴齿轮之间安装,起到减少摩擦和提高润滑作用。差速器应适应严重的颠簸并能在高低温环境下长期高速运行。由于目前在差速器中垫片与半轴齿为分体,且半轴齿轮垫片在工作时的两端面之间是相互隔开不相通的,而且垫片两侧端面都是光滑的,或者只在垫片的一侧端面设有蓄油的小凹点,这样在差速器高速运转过程中,半轴齿轮垫片的两端接触面润滑不够理想,从而造成垫片接触面之间的摩擦较大,容易出现故障。
由此,本发明人考虑对进行改进,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差速器内的半轴齿结构,其利用垫片在与半轴齿轮接触的一侧端面上设置了蓄油的球形凹坑,能很好地提高垫片接触面的润滑性能,降低垫片接触面的摩擦,从而减少故障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差速器内的半轴齿结构,该半轴齿结构包括半轴齿主体、包裹于半轴齿外侧的耐磨损层及垫片,所述垫片其固设于半轴齿主体的轴底部,且置于半轴齿主体差速器外壳之间。
进一步,所述半轴齿主体具有内孔,而内孔上设置有多个内齿条,而内齿条设置有多个油孔,每个油孔均与半轴齿主体内孔连通,且每个油孔的中心轴与内孔的中心轴垂直且不相交。
进一步,所述耐磨损层包括由四方晶形结合的非晶体碳形成的或者具有四方晶形结合的非晶体碳含量的保护层以及在所述半轴齿主体与保护层之间的具有钛的粘附连接层。
进一步,所述粘附连接层附加地除了钛以外含有至少一种耐氧化的元素,而所述耐氧化的元素是下述元素组铌、铬、钒、硅、镍、镨、钼或钽中的至少一个元素。
进一步,所述粘附连接层的厚度为40nm 至 100nm。
进一步,所述保护层的层厚为 2μm 至 5μm。
进一步,所述垫片为平垫体,而该平垫体的一个端面呈点状布设球形凹坑,所述平垫体设有贯穿两端面的油孔,该垫片凹坑一面与半轴齿端面相贴合呈一体式结构。
进一步,所述油孔的数量为四个,而该四个油孔在平垫体的圆周上均布。
进一步,所述油孔的直径选择在6-7mm 之间。
进一步,所述垫片的厚度为15mm-26.5mm之间。
本实用新型在半轴齿轮一端面固设垫片并形成一体式结构,而该垫片的两侧端面设有贯通的油孔,垫片在与半轴齿轮接触的一侧端面上设置了蓄油的球形凹坑,所以在汽车差速器高速运转过程中,能很好地提高垫片接触面的润滑性能,降低垫片接触面的摩擦,从而减少故障率;另一方面本新型所述的半轴齿轮上附着有一耐磨损层,有效提高该半轴齿的耐磨性,有效提高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垫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请参阅图1所示,一种用于差速器内的半轴齿结构,该半轴齿结构包括半轴齿主体1、包裹于半轴齿外侧的耐磨损层2及垫片3,所述垫片3其固设于半轴齿主体的轴底部,且置于半轴齿主体1与差速器外壳之间。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所述垫片3平垫体,而该平垫体的一个端面呈点状布设球形凹坑31,所述平垫体设有贯穿两端面的油孔32,该垫片凹坑31一面与半轴齿端面相贴合呈一体式结构,所述油孔32的数量为四个,而该四个油孔32在平垫体的圆周上均布,所述油孔32的直径选择在6-7mm 之间,所述垫片3的厚度为15mm-26.5mm之间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所述半轴齿主体1具有内孔11,而内孔11上设置有多个内齿条12,而内齿条12设置有多个油孔13,每个油孔13均与半轴齿主体内孔11连通,且每个油孔13的中心轴与内孔的中心轴垂直且不相交,所述耐磨损层2包括由四方晶形结合的非晶体碳形成的或者具有四方晶形结合的非晶体碳含量的保护层21以及在所述半轴齿主体1与保护层21之间的具有钛的粘附连接层22,所述保护层21的层厚为 2μm 至 5μm。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所述粘附连接层22附加地除了钛以外含有至少一种耐氧化的元素,而所述耐氧化的元素是下述元素组铌、铬、钒、硅、镍、镨、钼或钽中的至少一个元素,所述粘附连接层22的厚度为40nm 至 100nm。
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技术内容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银艺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泉州银艺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151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齿高系数直齿圆柱齿轮
- 下一篇:一种双齿型同体异形齿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