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铅酸蓄电池内化成冷酸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04411.7 | 申请日: | 2013-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16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董捷;张涛;周超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士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12 | 分类号: | H01M10/12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彭家恩;彭愿洁 |
地址: | 2351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化成 循环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铅酸蓄电池内化成过程中对酸液进行冷却的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蓄电池在生产时,有两种生产方式,一是利用熟极板生产的外化成电池;二是利用生极板生产的内化成电池。外化成电池优势是生产周期短,但是极板化成排出的废酸较多,环保压力较大。内化成电池则可以减轻极板化成造成的废酸,减轻环保压力,符合国家及社会对环保的要求。但是内化成电池缺点在于,加酸后反应较为剧烈,电池温度上升较快,易造成电池短路,增加质量成本。因此、在灌酸前需要对硫酸进行冷却,使得电池在灌酸后温度得到控制。但每次灌酸前灌酸机内剩余的硫酸长时间放置或灌酸机长时间停机(夏季特别明显)都会导致硫酸温度升高,这些硫酸不能正常使用且不能随意排放,给生产带来很大的困惑。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铅酸蓄电池内化成过程中对酸液进行冷却的铅酸蓄电池内化成冷酸循环系统。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铅酸蓄电池内化成冷酸循环系统,包括:
酸筒,所述酸筒与酸房连通,所述酸筒外包裹隔热层;
冷酸机,所述冷酸机通过第一进酸管和第一出酸管与酸筒连通;
以及灌酸机,所述酸筒与灌酸机通过第二进酸管和第二出酸管连通,在第二进酸管和第二出酸管上分别设有酸泵。
作为所述冷酸循环系统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酸筒为至少两个,其酸筒内的酸密度不同,每个酸筒对应配置至少一个冷酸机,在所述酸筒与灌酸机之间的第二进酸管和第二出酸管上对应每个酸筒都设置有阀门进行控制。
作为所述冷酸循环系统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酸筒为两个。
作为所述冷酸循环系统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酸机为两个,一个酸筒对应于一个冷酸机连通。
作为所述冷酸循环系统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灌酸机为两个,其分别都与酸筒连通。
作为所述冷酸循环系统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热层为玻璃纤维、石棉、岩棉、硅酸盐或气凝胶毡。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提供的内化成冷酸循环系统中,酸液由酸房进入对应酸密度的酸筒中,如需要对酸液进行冷却,可使酸筒内的酸液通过第一进酸管进入冷酸机中进行冷却操作,冷却后通过第一出酸管回到酸筒中,并存储在酸筒内,由于酸筒外包裹有隔热层,避免桶壁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因此可减少酸筒内外热交换,减少酸液的升温变化,当需要灌酸时,打开酸泵,通过第二进酸管泵入灌酸机即可。对于灌酸机内剩余的酸液,在下次灌酸前首先对灌酸机内酸温度、密度进行确认,如酸温度偏高(高于10℃),则打开对应酸泵通过第二出酸管将酸液泵入对应酸筒,然后通过与酸筒配置的冷酸机进行冷却,冷却后再通过第二进酸管回到灌酸机中加以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铅酸蓄电池内化成冷酸循环系统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铅酸蓄电池内化成冷酸循环系统,其包括酸筒、冷酸机和灌酸机。
其中酸筒为两个,其酸筒内的酸密度不同。例如酸筒11中酸密度为1.230g/ml,酸筒12中酸密度为1.250g/ml。酸筒11、12分别通过酸房进酸管道112、122与酸房连通。
每个酸筒对应配置至少一个冷酸机,例如酸筒11与冷酸机21通过第一出酸管211和第一进酸管212相连,酸筒12与冷酸机22通过第一出酸管221和第一进酸管222相连。该冷酸机用于对酸液进行冷却,为了减少酸筒内外热交换,减少酸液的升温变化,每个酸筒外包裹隔热层111、121,该隔热层可以为玻璃纤维、石棉、岩棉、硅酸盐或气凝胶毡等隔热材料制成。
灌酸机为两个,在酸筒与灌酸机之间的第二进酸管和第二出酸管上对应每个酸筒都设置有阀门进行控制。例如,灌酸机31通过管道排酸,并与第二进酸管113、123相连,管道313上具有酸泵41和排酸阀313,第二进酸管113、123上分别具有进酸阀115、125。而灌酸机32通过管道排酸,并与第二进酸管113、123相连,管道323也与酸泵41连通,并具有排酸阀323。
酸筒11通过第二出酸管114与灌酸机31和灌酸机32连通,在第二出酸管114上设有酸泵42,并且在第二出酸管114上还分别设有进酸阀312、322。而酸筒12通过第二出酸管124与灌酸机31和灌酸机32连通,在第二出酸管124上设有酸泵43,并且在第二出酸管124上还分别设有进酸阀311、3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士电池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理士电池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044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公交车专用座椅
- 下一篇:圆柱体变速箱及手动换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