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差动转向的自驱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89502.8 | 申请日: | 2013-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41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夏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洪涛 |
主分类号: | B62D61/00 | 分类号: | B62D61/00;B60K17/12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胡根良 |
地址: | 310030 浙江省杭州市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差动 转向 驱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驱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差动转向的自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自动车辆是带轮子的机电或机械系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但为了保证安全性和稳定性,往往设计较为沉重的底盘和复杂的传动机构,导致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且对于复杂地貌适用性差,另外由于运动部件暴露在外部,在儿童玩具、婴幼儿监控等某些家用领域易对未成年人造成伤害。
中国专利申请CN99103781.2公布了一款独轮车,采用自驱动原理,利用独轮车上的单摆产生动力,用陀螺力调向,但在运动过程中调向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差,使其应用受限。
中国专利申请CN00123877.9、CN0311914.0公开了两款新颖的自驱动球车,通过改变球体重心驱动球体移动,中国专利申请CN03128216.4和中国专利申请CN201120417227.8对自驱动球车的内部机构进行改进,为载人驾驶提供方案。自驱动球车稳定性增加,但运动轨迹控制难度大,控制计算复杂度高,外形限制较大,主要为球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找到一种运动轨迹控制难度低、稳定性好的自驱动装置。
一种基于差动转向的自驱动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下端连接有配重块,所述支架两侧分别固定有一个电机,电机的转轴朝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所述转轴上固定有转动部件,所述配重块高于转动部件底部,所述支架内设有控制装置和电源装置。
优选的,所述配重块重量大于两倍的转动部件重量。可以使装置稳定性高,并保证自驱动能力。
优选的,所述支架中设有用于搭载摄像头、各种传感器、录音装置、扬声器或存储设备的搭载部。可以通过搭载部搭载摄像头、传感器、录音装置、扬声器、存储设备等,便于附加相应的功能。
优选的,所述控制装置中设有用于接受指令并传递数据的遥控装置,可以遥控本装置的运动,并控制搭载设备发挥相应的功能,使适用于远程领域。也可在载人应用领域设置本地控制装置,供驾乘人员对装置进行操控。
优选的,所述转动部件为平整面面向支架的半球形结构,并设有沿边缘向内延伸的第一圆环形延伸部。
优选的,所述转动部件为平整面面向支架的球冠结构,支架上固定有球台形外壳,所述球台形外壳与两边的转动部件构成一个球形,所述球台形外壳底部为平面且不与地面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部件设有沿边缘向内延伸的第二圆环形延伸部。使转动部件与运动平面接触面更大,增加稳定性和安全性。
优选的,所述转动部件为平整面面向支架的半球形结构,所述转动部件上设有与其平整面相平行的圆环,所述圆环外侧半径大于转动部件的平整面半径。可以通过圆环实现转动。
优选的,所述转动部件为开口面向支架的桶状结构,增大转动部件与地面的接触面,提高装置的稳定性,同时可以保护内部结构。
优选的,所述转动部件为中空的轮形结构,其材料为防水材料。这样的结构,可以使装置浮在水面,在水面上运作。
优选的,所述转动部件接触运动平面的轨迹形状为对称或不对称的齿轮形、椭圆形、多边形中的一种。可以提高趣味性,齿轮形还可以提高爬坡能力。
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可以取得以下有益技术效果:采用差动转向方法控制运动方向,结构简单,方向控制精度高,可控性强,更加具备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等轴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直线运动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方向调节原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外观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外观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外观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外观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外观前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外观仰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做进一步改进后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做进一步改进后的外观前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洪涛,未经夏洪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895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