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90度传输换线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88355.2 | 申请日: | 2013-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527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广旭;陈志兵;李补忠;张吉志;王广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七星华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57 | 分类号: | B65G47/57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孟宪功 |
地址: | 10001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90 传输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90度传输换线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地球温室效应日益严重,石油、天然气、煤炭的日益枯竭,环保节能已成为世界发展的主题。太阳能作为一种储量无限的可再生资源,环保性毋庸置疑,是全球新能源的发展方向。目前,欧美国家对光伏产品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强,在国家新型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政策的指导下,近年来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飞速发展,这极大促进了太阳能光伏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随着光伏制造装备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是行业不断进步的发展方向。为了顺应太阳能光伏行业的发展需求,太阳能电池片制造商也越来越迫切要求使用高集成、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
目前,晶硅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线各工艺单元之间是采用堆叠式及卡槽式料架装载硅片,然后通过人工搬运或者传输机实现料架的转移传输,当料架在各个传输机之间的转换时通常也是通过人工搬运的方式实现。然而这种人工搬运的传输转换方式,生产效率低下,不能满足太阳能电池片制造行业生产线高集成、高自动化的生产要求。
因此,针对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90度传输换线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90度传输换线机构以解决现有传输转换方式生产效率低下,不能满足生产线高自动化要求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90度传输换线机构,其包括框架结构、升降气缸、减速电机、主动轮、从动轮及传输带;所述框架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左侧板、下支撑板、右侧板和气缸顶板,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的下部伸出下支撑板;所述升降气缸设置在所述气缸顶板的下方,所述升降气缸的缸体部分固定连接在传输机上,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部分与所述气缸顶板连接;所述减速电机设置在所述下支撑板的下方,设置在所述减速电机的减速器上的电机驱动轴的两端分别与设置在左侧板和右侧板外侧的所述主动轮连接;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的上端外侧分别设置至少两个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的所述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通过传输带连接,两个所述从动轮之间连接的传输带高出气缸顶板的水平面。
其中,所述主动轮通过轴承和轴承座安装在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上,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的底端向一侧折弯,所述轴承座的底部螺纹连接有张紧螺柱,所述张紧螺柱的下端穿过所述左侧板或所述右侧板底端的折弯处的圆孔且与一张紧螺母连接。
其中,所述电机驱动轴与所述减速器和所述主动轮为平键连接,所述平键的长度和所述电机驱动轴的轴长相同。
其中,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之间设置有惰轮。
其中,所述升降气缸的缸体部分通过气缸底板固定连接在传输机上,所述气缸底板上安装有速度控制阀。
其中,所述气缸底板的下方设置有气缸防护板。
其中,所述下支撑板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电机挡罩,所述减速电机的减速器的侧面设置有螺钉,所述螺钉卡在电机挡罩侧面的长孔中。
其中,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上分别设置有左外罩和右外罩,所述左外罩和右外罩的顶部设置有导向条。
其中,两个所述从动轮之间的传输带的下方设置有支撑盖板以减少传输带的承重。
其中,所述电机驱动轴的外侧还设置有驱动轴护罩。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90度传输换线机构通过在框架结构中设置升降气缸实现框架结构在不同高度传输机相交处的升降,通过在所述下支撑板的下方设置减速电机和电机驱动轴,驱动设置在左侧板和右侧板上的主动轮和从动轮转动,进而设置在两个从动轮之间且高出气缸顶板水平面上的传输带可以使料架在较高的传输机和较低的传输机之间转移,从而实现了料架在不同传输机之间传输转移的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0度传输换线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0度传输换线机构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0度传输换线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0度传输换线机构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0度传输换线机构的传输料架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七星华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七星华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883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