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前减振器托架加强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86288.0 | 申请日: | 2013-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05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车跃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13/00 | 分类号: | B60G13/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徐先禄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减振器 托架 加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车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前减振器托架加强件。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和科技的迅速发展,汽车性能对车身结构强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前减振器托架作为机舱车身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前支柱的重要安装点,其强度会直接影响车身结构强度。目前,一般车型的前减振器托架没有加强件,而个别车型虽然具有前减振器托架加强件,但是其结构单一,比如CN 201816653 U公开的“一种微车的前轮鼓包总成”中描述的连接在减振器托架上的加强件,其通过第四、第五两个焊接边与前轮鼓包中段和减振器托架焊接,该加强件对减振器托架的加强作用不足,容易造成前支柱安装点的局部强度不够,从而使车身结构强度不能满足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前减振器托架加强件,以增加前减振器托架的整体强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前减振器托架加强件,整体为冲压成型的钣金件,包括一结构面、连接在结构面前边的前搭接面、连接在结构面后边的后搭接面,沿后搭接面、结构面和前搭接面的纵向截面A-A呈“Z”形;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结构面左边前部的左前搭接面、连接在所述结构面右边前部的右前搭接面,所述左前搭接面和右前搭接面还分别与所述前搭接面相连,沿左前搭接面、前搭接面和右前搭接面的横向截面B-B呈槽形;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结构面左边后部的左后搭接面、连接在所述结构面右边后部的右后搭接面,所述左后搭接面与所述左前搭接面相连,所述右后搭接面与右前搭接面相连,沿左后搭接面、结构面和右后搭接面的横向截面C-C呈盆形。
进一步,为了增加前减振器托架的强度,沿所述后搭接面、结构面和前搭接面的纵向至少设有一道加强筋。
进一步,所述前搭接面、左前搭接面和右前搭接面均与前减振器托架搭接,所述后搭接面与前轮鼓包加强件搭接,所述左后搭接面与前轮鼓包的左部搭接,所述右后搭接面与前轮鼓包的右部搭接。
前搭接面、左前搭接面和右前搭接面均搭接焊接在前减振器托架上,可以将前减振器托架受到的力有效地传递给前减振器托架加强件,左前搭接面、前搭接面和右前搭接面形成的槽形结构可以将减振器托架半包围着,增加了前减振器托架的强度。后搭接面搭接焊接在前轮鼓包加强件上,左后搭接面搭接焊接在前轮鼓包的左部,右后搭接面搭接焊接在前轮鼓包的右部,可以将前减振器托架受到的力传递给前轮鼓包和前轮鼓包加强件,也可以通过前轮鼓包加强件传递到车身其它结构上。后搭接面、结构面和前搭接面形成的“Z”形结构,在增加前减振器托架强度的同时,也可以将前减振器托架受到的力传递到车身其它结构上。
本实用新型中结构面、前搭接面、左前搭接面、右前搭接面、左后搭接面、右后搭接面、后搭接面共同形成了一个半封闭式的前减振器托架加强件,其结构强度高,且能将前减振器托架所受到的力传递出去,增加了前减振器托架的整体强度,能实现车身此局部结构的高强度性,满足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3为图1的B-B剖面图。
图4为图1的C-C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搭接焊接在前减振器托架、前轮鼓包和前轮鼓包加强件上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D-D剖面图(省略未搭接焊接前减振器托架加强件的部分)。
图7为图5的E-E剖面图(省略未搭接焊接前减振器托架加强件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7所示的汽车前减振器托架加强件整体为冲压成型的钣金件,包括一结构面5、连接在结构面5前边的前搭接面1、连接在结构面5后边的后搭接面4,沿后搭接面4、结构面5和前搭接面1的纵向截面A-A呈“Z”形,并且沿后搭接面4、结构面5和前搭接面1的纵向设有两道加强筋6;还包括连接在结构面5左边前部的左前搭接面2、连接在结构面5右边前部的右前搭接面21,左前搭接面2和右前搭接面21都与车身长度方向垂直,并且左前搭接面2和右前搭接面21还分别与前搭接面1相连,沿左前搭接面2、前搭接面1和右前搭接面21的横向截面B-B呈槽形;还包括连接在结构面5左边后部的左后搭接面3、连接在结构面5右边后部的右后搭接面31,左后搭接面3和右后搭接面31都与车身长度方向平行,并且左后搭接面3与左前搭接面2相连,右后搭接面31与右前搭接面21相连,右后搭接面31还与后搭接面4相连,沿左后搭接面3、结构面5和右后搭接面31的横向截面C-C呈盆形。
在装配时,将前搭接面1搭接焊接在前减振器托架8上面,将左前搭接面2搭接焊接在前减振器托架8的左侧面,将右前搭接面21搭接焊接在前减振器托架8的右侧面,将后搭接面4搭接焊接在前轮鼓包加强件7上,将左后搭接面3搭接焊接在前轮鼓包9的左部,将右后搭接面31搭接焊接在前轮鼓包9的右部,即可完成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862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角积分模拟数字转换器
- 下一篇:面向旅游交友的自动组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