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力电池极芯及其动力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64019.4 | 申请日: | 2013-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69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天赐;马卫;李德旭;陆楠;陈珍贞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比亚迪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4 | 分类号: | H01M2/24;H01M2/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6083***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电池 及其 | ||
1.一种动力电池极芯,由正极片、隔膜及负极片叠置后卷绕形成;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金属箔和涂覆在其上的正极材料,所述正极片上设有涂覆所述正极材料的正极敷料区和未涂覆所述正极材料的正极未敷料区,所述正极未敷料区设置在所述正极片宽度方向上的边缘;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金属箔和涂覆在其上的负极材料,所述负极片上设有涂覆所述负极材料的负极敷料区和未涂覆所述负极材料的负极未敷料区,所述负极未敷料区设置在所述负极片宽度方向上的边缘;所述正极未敷料区和所述负极未敷料区经卷绕后均形成多层金属箔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电芯包括正极耳和负极耳,所述正极耳包括由正极未敷料区卷绕形成的多层金属箔和正极保护片,所述负极耳包括由负极未敷料区卷绕形成的多层金属箔和负极保护片;所述正极未敷料区卷绕形成的多层金属箔通过正极保护片焊接为一体;所述负极未敷料区卷绕形成的多层金属箔通过负极保护片焊接为一体;所述正极保护片的宽度小于正极未敷料区卷绕形成的多层金属箔的宽度,所述负极保护片的宽度小于负极未敷料区卷绕形成的多层金属箔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保护片或负极保护片的宽度为6-8mm,所述正极未敷料区卷绕形成的多层金属箔或负极未敷料区卷绕形成的多层金属箔的宽度为7-9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保护片的长度小于正极未敷料区卷绕形成的多层金属箔的长度,所述负极保护片的长度小于负极未敷料区卷绕形成的多层金属箔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电池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保护片或负极保护片的长度为58-62mm,所述正极未敷料区卷绕形成的多层金属箔或负极未敷料区卷绕形成的多层金属箔的长度为98-103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保护片及负极保护片的厚度为正极金属箔及负极金属箔厚度的10-20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保护片及所述负极保护片的厚度为100-250微米。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保护片与正极金属箔的材质相同,所述负极保护片与所述负极金属箔的材质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电池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保护片与正极金属箔均为铝箔,所述负极保护片与所述负极金属箔均为铜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保护片与所述正极未敷料区焊接的焊点个数为2-4个,所述负极保护片与所述负极未敷料区焊接的焊点个数为2-4个,所述正极保护片焊接的焊点与所述负极保护片焊接的焊点相对于极芯呈左右对称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极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正极片的两面均涂覆有正极材料,在所述负极片的两面均涂覆有负极材料。
11.一种动力电池,包括极芯、电解液、壳体及盖板;所述电解液、极芯容纳于所述壳体及盖板形成的容纳空间内; 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芯为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极芯;所述外壳上设有正极端子、负极端子,所述正极端子通过正极连接片电连接至所述正极耳,所述负极端子通过负极连接片电连接至所述负极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比亚迪电池有限公司,未经惠州比亚迪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6401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提供过滤器识别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流体系统的填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