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进料斗支撑结构及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64015.6 | 申请日: | 2013-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13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赵娜;赵彦;田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C7/04 | 分类号: | B28C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6 | 代理人: | 朱登河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进料 支撑 结构 混凝土 搅拌 运输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及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进料斗支撑结构及相应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中,在将进料斗安装至车身时,需保证进料斗与搅拌筒的精确对准(例如保证进料斗的圆柱段与搅拌筒进料小锥同心)。但是,在目前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中,通常采用将前支撑件和后支撑件焊接至进料斗和车身的方式来实现的。此种装配方式能够实现进料斗与搅拌筒之间的牢固连接。但是,此种装配方式不能适应不同角度搅拌筒的安装,而且操作困难、安装误差大,精度较低,生产效率也低。
也有采用多根杆进行组合的杆组件来作为前支撑件或后支撑件的技术方案,此种方案在操作方便性方面有较好的提高。但是整体结构复杂,而且操作步骤相对较多。
因此,希望有一种进料斗支撑结构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中的至少一个。
实用新型内容
进料斗:进料斗是一种广口漏斗,其泄孔在平面斗壁一侧,并朝向搅拌筒口,整个进料斗固定在车身上,混凝土通过进料斗进入搅拌筒内。
支撑结构:将进料斗在相对于搅拌筒的安装位置固定在混凝土搅拌车车身上的一种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料斗支撑结构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中的至少一个。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进料斗支撑结构,所述进料斗支撑结构包括:左支撑杆、右支撑杆和后支撑杆,其中,所述左支撑杆、右支撑杆和后支撑杆为中空或实心的圆杆,
所述左支撑杆包括相互连接的左杆第一段和左杆第二段,所述左杆第一段与进料斗左侧连接,所述左杆第二段通过第一管夹与车身连接;
所述右支撑杆包括相互连接的右杆第一段和右杆第二段,所述右杆第一段与进料斗右侧连接,所述右杆第二段通过第二管夹与车身连接;
所述后支撑杆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与进料斗后部连接,所述后支撑杆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后杆中段,所述后杆中段通过第三管夹与车身连接。
优选地,所述左支撑杆、右支撑杆和后支撑杆是一体成型的。
优选地,所述后杆中段水平延伸。
优选地,所述后杆中段的长度大于第三管夹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后杆中段的长度与第三管夹的宽度之差在20毫米至200毫米的范围内。
优选地,所述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是相同的杆,且在所述进料斗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左杆第二段竖直延伸,所述右杆第二段竖直延伸。
优选地,所述左杆第一段水平延伸,且通过第四管夹连接至进料斗左侧;所述右杆第一段水平延伸,且通过第五管夹连接至进料斗右侧。
优选地,所述左杆第一段竖直延伸,且通过管夹连接至进料斗左侧;所述右杆第一段竖直延伸,且通过管夹连接至进料斗右侧,所述左杆第二段水平延伸,所述右杆第二段水平延伸。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所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包括如上所述的进料斗支撑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中,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进料斗通过左支撑件、右支撑件和后支撑件在进料斗的左侧、右侧和后侧处提供支撑,从而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另外,左支撑件、右支撑件和后支撑件为中空或实心的圆杆,结构简单。采用管夹与圆管配合进行固定,使得可以方便地对进料斗的位置进行调整。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进料斗支撑结构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进料斗支撑结构从另一视角观察时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3是第一管夹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640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