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光学发动机的角度可调式反光镜底座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63492.0 | 申请日: | 2013-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958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王亚川;苏岩;洪伟;解方喜;朱航;杨俊伟;杨万里;许允;李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7/198 | 分类号: | G02B7/198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邵铭康;朱世林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光学 发动机 角度 调式 反光镜 底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内燃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光学发动机的设计制造,具体涉及光学发动机中用于观察底置视窗的45度反光镜底座。
背景技术
对于发动机的缸内燃烧实验诊断,传统的测量技术主要采用介入式测量,这种测量方式势必会对缸内的流场及混合气混合、燃烧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测量结果的局限性。于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光学诊断技术应运而生,尤其是基于激光的诊断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发动机缸内气相或气/液两相流的参数测量。激光诊断测试是以激光为激发光源,通过光谱仪电荷耦合器件(ICCD)获取被测物质受激后与内部能量分布和能级跃迁相关的电磁场变化信息,进而得到微观物理量。它具有高灵敏度、非接触性和高时空分辨能力等特点。并且可以在各种环境恶劣的燃烧流场中,获得局部区域的温度、浓度、速度和组份等多个参量。
在光学发动机的各种结构中,加长活塞结合下置45度反光镜的形式对于现代顶置气门的发动机十分必要,它具有加工简便、对原机结构改动较小、成本低、可视化面积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光学发动机的改造当中。而对于其底置视窗的观察是通过45度的反光镜来实现的。它可以把可视化燃烧室内的各种光学效应产生的光线进行反射,由相应的光学器材接收、分析并记录,从而完成相应的光学实验。一般情况下,反光镜被固定在一个金属材料制成的45度的底座上面,该角度在底座加工完成之后便不可改变,而加工过程中的误差并不能够保证底座与水平面的角度刚好等于45度,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光线往往会发生偏移,造成光线接收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应用于光学发动机的角度可调式反光镜底座。
本实用新型由反光镜托架1、固定螺帽2、旋转轴3、支座4、调节蜗杆5、调节蜗轮6、调节杆7、轴承Ⅰ19、轴承Ⅱ20、轴承Ⅲ21和轴承Ⅳ22组成,其中反光镜托架1下部与旋转轴3固接,旋转轴3左部和中部分别经轴承Ⅰ19和轴承Ⅱ20与支座4上面的旋转轴支架8的两立板活动连接;旋转轴3右端与调节蜗轮6固接;固定螺帽2固接于旋转轴3左端;调节杆7分别经轴承Ⅲ21和轴承Ⅳ22与支座4中的上侧板17和下侧板13活动连接;调节杆7中部与调节蜗杆5固接,调节杆7中部还与调节蜗轮6活动连接,调节蜗杆5和调节蜗轮6互相啮合。
所述的支座4由底板12、旋转轴支架8、上侧板17和下侧板13组成,其中具有两立板的旋转轴支架8位于底板12上部,上侧板17和下侧板13分别位于旋转轴支架8和底板12一侧;底板12上设有固定孔11,支架8的两立板相对面下方分别设有轴承孔Ⅰ10和轴承孔Ⅱ15,旋转轴支架8的两立板同侧分别设有角度锁紧螺孔Ⅰ9和角度锁紧螺孔Ⅱ16,上侧板17和下侧板13上分别设有轴承孔Ⅲ14和轴承孔Ⅳ18。
整个装置通过固定孔11用螺栓压紧在光学发动机的机体上,光学反光镜被固定在反光镜托架1上。当需要调整反光镜反射角度时,可分别松开角度锁紧螺孔Ⅰ9和角度锁紧螺孔Ⅱ16处的紧固螺钉,通过转动调节杆7带动与之固定的调节蜗杆5转动,此时,与调节蜗杆5相啮合的调节蜗轮6便会转过相应角度,带动与之固定的旋转轴3转动,进而带动与旋转轴3固定的反光镜托架1转动,完成反光镜的角度调节。调节到合适角度后,旋紧角度锁紧螺孔Ⅰ9和角度锁紧螺孔Ⅱ16处的紧固螺钉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能够安装在光学发动机的加长活塞内,在实验过程当中对45度反光镜的角度进行实时调节。
2.使用蜗轮蜗杆进行传动,传动可靠,调节方便。
3.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4.各个旋转副采用微型轴承减小摩擦,调节更容易。
5.采用角度锁紧螺钉对旋转副进行锁紧,结合蜗轮蜗杆的自锁效应可以对调整之后的反光镜角度进行可靠的固定,保证其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因机体的振动而发生角度的改变。
附图说明
图1是角度可调式反光镜底座的主视图
图2是支座主视图
图3是支座右视图
图4是图3中C-C截面视图
图5是旋转轴结构图
图6是图5中A-A截面视图
图7是调节杆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634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