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装配式建筑的墙墙连接节点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757711.4 | 申请日: | 2013-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20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 发明(设计)人: | 车大桥;张勇;李潭;罗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华构住宅工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B2/64 |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杨军 |
| 地址: | 614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装配式 建筑 连接 节点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新型墙墙横向连接节点的装配式板材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装配式建筑中的板材建筑由预制的大型内外墙板、楼板和屋面板等板材装配而成,又称大板建筑。它是工业化体系建筑中全装配式建筑的主要类型。板材建筑可以减轻结构重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建筑的使用面积和防震能力。板材建筑的内墙板多为钢筋混凝土的实心板或空心板;外墙板多为带有保温层的钢筋混凝土复合板,也可用轻骨料混凝土、泡沫混凝土或大孔混凝土等制成带有外饰面的墙板。板材之间的连接方法主要有焊接、螺栓连接和后浇混凝土整体连接。
在农村危房改造的项目中,装配式建筑在时间的运用、美观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墙墙横向连接节点的连接方式:焊接、螺栓连接和后浇混凝土整体连接等三种方式的连接节点承载力无法达标,因此,装配式建筑中墙墙横向连接就成为一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未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承载力良好,应用于装配式建筑中墙墙的横向连接节点结构。
基于同一个发明构思,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三种技术方案:
其一
该种方案主要适用于“L”字形连接墙,基于装配式建筑的墙墙连接节点结构,包括截面呈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混凝土构件,内置于混凝土构件内的螺旋箍筋,四根呈圆周均布于螺旋箍筋内并紧靠螺旋箍筋的竖向纵筋,沿竖向纵筋轴向设有数根锚固,且所有锚固紧靠与其相对应的竖向纵筋;
其中,相对的两根竖向纵筋对应的锚固分别为第一锚固和第二锚固,第一锚固靠近墙内侧,其一端伸入至螺旋箍筋内、另一端延伸至墙内,第二锚固靠近墙外侧,其一端伸入至螺旋箍筋内、另一端延伸至墙内并向墙外弯折。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构件的砂浆配合比为水泥:矿粉:砂:水:高效减水剂:膨胀剂=1:0.38:6.15:0.92:1.6%:0.4%。
再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构件的表观密度为2200Kg/m3。
其二
该种方案主要适用于“T”字型连接墙,基于装配式建筑的墙墙连接节点结构,包括截面呈“T”字型且其竖边呈梯形的混凝土构件,内置于混凝土构件横边与竖边连接处的螺旋箍筋,四根呈圆周均布于螺旋箍筋内并紧靠螺旋箍筋的竖向纵筋;
在混凝土构件竖边方向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数根沿竖向纵筋轴向均布的第三锚固,该第三锚固的一端伸入螺旋箍筋并延伸至其外部、另一端延伸至墙内并向一侧弯折,左侧的第三锚固向左侧弯折,右侧的第三锚固向右侧弯折;
在混凝土构件横边方向的前后两侧均设有数根沿竖向纵筋轴向均布的第四锚固和第五锚固,其中,第四锚固的一端伸入螺旋箍筋并延伸至混凝土构件横边的左端、另一端延伸至墙内并向一侧弯折,前侧的第四锚固向前侧弯折,后侧的第四锚固向后侧弯折;第五锚固的一端伸入螺旋箍筋并延伸至混凝土构件横边的右端、另一端延伸至墙内并向一侧弯折,前侧的第五锚固向前侧弯折,后侧的第五锚固向后侧弯折。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构件的砂浆配合比为水泥:矿粉:砂:水:高效减水剂:膨胀剂=1:0.38:6.15:0.92:1.6%:0.4%。
再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构件的表观密度为2200Kg/m3。
其三
该种方案主要适用于“十”字型连接墙,基于装配式建筑的墙墙连接节点结构,包括截面呈“十”字型的混凝土构件,内置于混凝土构件中部的螺旋箍筋,四根呈圆周均布于螺旋箍筋内并紧靠螺旋箍筋的竖向纵筋,混凝土构件横边的前后两侧均设有数根沿竖向纵筋轴向分布的第六锚固和第七锚固;
其中,第六锚固的一端伸入螺旋箍筋并延伸至混凝土构件横边的右端、另一端延伸至墙内并向一侧弯折,前侧的第六锚固向前侧弯折,后侧的第六锚固向后侧弯折;第七锚固的一端伸入螺旋箍筋并延伸至混凝土构件横边的左端、另一端延伸至墙内并向一侧弯折,前侧的第七锚固向前侧弯折,后侧的第七锚固向后侧弯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华构住宅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华构住宅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577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猴车自动拆装器
- 下一篇:多功能电动汽车CAN总线车载设备模拟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