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装配式建筑的墙墙连接节点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757711.4 | 申请日: | 2013-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20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 发明(设计)人: | 车大桥;张勇;李潭;罗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华构住宅工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B2/64 |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杨军 | 
| 地址: | 614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装配式 建筑 连接 节点 结构 | ||
1.基于装配式建筑的墙墙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截面呈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混凝土构件,内置于混凝土构件内的螺旋箍筋(1),四根呈圆周均布于螺旋箍筋(1)内并紧靠螺旋箍筋(1)的竖向纵筋(2),沿竖向纵筋(2)轴向设有数根锚固,且所有锚固紧靠与其相对应的竖向纵筋(2);
其中,相对的两根竖向纵筋(2)对应的锚固分别为第一锚固(3)和第二锚固(4),第一锚固(3)靠近墙内侧,其一端伸入至螺旋箍筋(1)内、另一端延伸至墙内,第二锚固(4)靠近墙外侧,其一端伸入至螺旋箍筋(1)内、另一端延伸至墙内并向墙外弯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装配式建筑的墙墙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构件的表观密度为2200Kg/m3。
3.基于装配式建筑的墙墙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截面呈“T”字型且其竖边呈梯形的混凝土构件,内置于混凝土构件横边与竖边连接处的螺旋箍筋(1),四根呈圆周均布于螺旋箍筋(1)内并紧靠螺旋箍筋(1)的竖向纵筋(2);
在混凝土构件竖边方向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数根沿竖向纵筋(2)轴向均布的第三锚固(5),该第三锚固(5)的一端伸入螺旋箍筋(1)并延伸至其外部、另一端延伸至墙内并向一侧弯折,左侧的第三锚固(5)向左侧弯折,右侧的第三锚固(5)向右侧弯折;
在混凝土构件横边方向的前后两侧均设有数根沿竖向纵筋(2)轴向均布的第四锚固(6)和第五锚固(7),其中,第四锚固(6)的一端伸入螺旋箍筋(1)并延伸至混凝土构件横边的左端、另一端延伸至墙内并向一侧弯折,前侧的第四锚固(6)向前侧弯折,后侧的第四锚固(6)向后侧弯折;第五锚固(7)的一端伸入螺旋箍筋(1)并延伸至混凝土构件横边的右端、另一端延伸至墙内并向一侧弯折,前侧的第五锚固(7)向前侧弯折,后侧的第五锚固(7)向后侧弯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装配式建筑的墙墙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构件的表观密度为2200Kg/m3。
5.基于装配式建筑的墙墙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截面呈“十”字型的混凝土构件,内置于混凝土构件中部的螺旋箍筋(1),四根呈圆周均布于螺旋箍筋(1)内并紧靠螺旋箍筋(1)的竖向纵筋(2),混凝土构件横边的前后两侧均设有数根沿竖向纵筋(2)轴向分布的第六锚固(8)和第七锚固(9);
其中,第六锚固(8)的一端伸入螺旋箍筋(1)并延伸至混凝土构件横边的右端、另一端延伸至墙内并向一侧弯折,前侧的第六锚固(8)向前侧弯折,后侧的第六锚固(8)向后侧弯折;第七锚固(9)的一端伸入螺旋箍筋(1)并延伸至混凝土构件横边的左端、另一端延伸至墙内并向一侧弯折,前侧的第七锚固(9)向前侧弯折,后侧的第七锚固(9)向后侧弯折;
混凝土构件竖边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数根沿竖向纵筋(2)轴向分布的第八锚固(10)和第九锚固(11),其中,第八锚固(10)的一端伸入螺旋箍筋(1)并延伸至混凝土构件竖边的前端、另一端延伸至墙内并向一侧弯折,左侧的第八锚固(10)向左侧弯折,右侧的第八锚固(10)向右侧弯折;第九锚固(11)的一端伸入螺旋箍筋(1)并延伸至混凝土构件竖边的后端、另一端延伸至墙内并向一侧弯折,左侧的第九锚固(11)向左侧弯折,右侧的第九锚固(11)向右侧弯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装配式建筑的墙墙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构件的表观密度为2200Kg/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华构住宅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华构住宅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5771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猴车自动拆装器
 - 下一篇:多功能电动汽车CAN总线车载设备模拟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