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轮毂电机的制动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752271.3 | 申请日: | 2013-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51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 发明(设计)人: | 梅声 | 申请(专利权)人: | 肇庆赛导电机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D55/224 | 分类号: | F16D55/224;F16D65/12;F16D65/02;F16D65/847;F16D69/04;H02K7/102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 |
| 地址: | 526000 广东省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轮毂 电机 制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动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轮毂电机的制动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车中一般采用轮毂电机作为驱动力,轮毂电机的最大特点就是将动力、传动和制动装置都整合到轮毂内,因此将电动车辆的机械部分大大简化,但出于对重量的严格要求,轮毂电机的制动难以采用传统汽车的制动方式,在传统汽车的刹车方式中,由于轮毂本身重量较小,可接受刹车盘单独固定所需的重量和空间,电动车与传统汽车相比,电动车采用的是轮毂电机驱动方式,轮毂电机本身重量大,在高速运转时惯量特别大,且传统汽车的制动器安装在轮毂内,但电动车的轮毂电机的安装位置也是在轮毂内,因此轮毂电机占据了制动器的位置,占用了部分横向尺寸,因此,此时采用传统制动方式会导致车辆轮距偏大,控制性能变差,并且车轮在制动时导致电机单边受力剧增,使电机的使用稳定性和寿命变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车辆行驶稳定性、具有更好制动效果的轮毂电机的制动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轮毂电机的制动结构,包括刹车盘、刹车钳以及刹车摩擦片,所述刹车盘镶嵌在轮毂电机的端盖上,所述刹车钳放置于轮毂电机的外侧且横跨于所述轮毂电机,所述刹车摩擦片内置在所述刹车钳,并作用于所述刹车盘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刹车盘镶嵌在所述轮毂电机的两侧端盖上,且左右成对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刹车盘为浮动式刹车盘,呈圆环状,且刹车盘反面设有散热风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刹车钳的正面呈扇形结构,刹车钳横跨于所述轮毂电机之后,刹车钳的扇形结构的圆心在所述轮毂电机的中心轴线上。
作为优化,所述刹车钳的扇形结构的最大半径大于所述轮毂电机的半径,最小半径小于所述刹车盘的外环半径。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刹车钳的侧面呈倒U型,刹车钳两内侧面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轮毂电机的侧向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刹车钳上还设有定位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刹车摩擦片与所述刹车钳可拆卸连接,且与刹车盘相适配,相对于所述轮毂电机左右成对设置。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轮毂电机和刹车盘、刹车钳以及刹车摩擦片之间的安装连接方式整体性好,耐冲击能力强,各个部件分布合理,也有利于拆装和检修,充分利用了轮毂电机的安装空间;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轮毂电机的制动结构,将使采用轮毂电机的车轮重量大大减轻以及轮距变得更小,从而大幅提高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并且本实用新型制动结构同时作用于电机两侧端盖,有更好的制动效果,同时保证在制动时电机两侧不会单边受力,提高电机的使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轮毂电机的制动结构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轮毂电机的制动结构的刹车盘反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轮毂电机的制动结构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轮毂电机的制动结构的优选实施例,包括轮毂电机1、刹车盘2、刹车钳3以及刹车摩擦片4,刹车盘2镶嵌在轮毂电机1的端盖上,刹车钳3放置于轮毂电机1的外侧且横跨于轮毂电机1,刹车摩擦片4内置在刹车钳3上,并且作用于刹车盘2上。
刹车盘2镶嵌在轮毂电机1的两侧端盖上,左右成对设置,轮毂电机1的每一侧端盖上镶嵌有一个刹车盘2,即单个轮毂电机1上安装有一对刹车盘2,此处的安装不是外置的安装,而是内嵌于端盖外侧,刹车盘2能稳固地和轮毂电机1的端盖连接,并且安装和拆卸方便。如图2所示,刹车盘2为浮动式刹车盘,为两片式设计,与外面和刹车摩擦片4接触的是一部分,后面与轮毂电机1连接的又是一个部分,两者之间通过螺丝或弹簧片进行连接,刹车盘2呈圆环状,这样更有利于刹车摩擦片4与刹车盘2接触,且刹车盘2反面设有散热风道21,有利于散发刹车摩擦片4与刹车盘2产生的热量。刹车钳3的正面呈扇形结构,刹车钳3横跨于轮毂电机1之后,刹车钳3的扇形结构的圆心在轮毂电机1的中心轴线上,在轮毂电机运行的过程中,可防止由于刹车钳3的扇形结构的圆心不在轮毂电机1的中心轴线上,而引起轮毂电机1与刹车钳3的触碰。刹车钳3的扇形结构的最大半径大于轮毂电机1的半径,刹车钳3的扇形结构的最小半径小于刹车盘2的外环半径,这样可以保证安装在刹车钳3上的刹车摩擦片4以最大面积的接触刹车盘2,从而达到更稳定更好的制动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肇庆赛导电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肇庆赛导电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522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