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束除氧与初步铸锭耦合制备多晶硅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747322.3 | 申请日: | 2013-1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91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 发明(设计)人: | 安广野;郭校亮;王登科;姜大川;谭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隆盛晶硅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30B28/06 | 分类号: | C30B28/06;C30B29/06;C01B33/037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6234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束 初步 铸锭 耦合 制备 多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多晶硅铸锭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束熔炼除氧与长晶技术耦合制备多晶硅的装置。
背景技术
冶金法制备太阳能级多晶硅技术作为发展低成本、环境友好的太阳能级多晶硅制备技术的必经之路,目前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冶金法提纯多晶硅是指采用物理冶金手段,在硅不参与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依次去除硅中的各种杂质元素(磷、硼、氧及金属)的方法,它不是单一的制备方法,而是一种集成法,主要利用饱和蒸汽压原理、偏析原理及氧化性差异原理,分别采用不同的工艺方法,来去除硅中的杂质元素,从而得到满足太阳能多晶硅纯度要求的硅料。例如,利用介质熔炼技术去除硅中的硼杂质,利用定向凝固去除硅中的金属杂质,利用电子束熔炼技术去除硅中的磷杂质,将三种熔炼工艺集成为一条工艺路线,经过三种工艺过程,从而得到太阳能级多晶硅。
在冶金法工艺中,硅料的磷、硼、金属等杂质均可通过有效的工艺手段去除,达到了较理想的效果。但是,近年来,在对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光电转化效率的研究中发现,氧元素的含量对电池片的光电转化效率与产生重要影响。但是,现有技术中,对氧元素的去除效果不佳。
在冶金法的铸锭等工艺中,坩埚中的氧元素或通入气体中的氧元素不可避免地会进入到硅料中,是氧杂质产生的主要原因。传统的测试硅中氧含量的普遍方法为红外光谱,用红外光谱分别对高纯硅料与混料(铸铸后的边角料与高纯料混合)进行检测,两种料中氧的含量相关不大。这也导致了冶金法工艺中引入的氧杂质未受到重视。
实际上,在硅中氧元素有两种状态:替代位,即氧代替了硅的位置;间歇位,即氧在硅原子的间隙中。传统的测试硅中氧含量的红外光谱只能检测间歇位的氧含量,不能真实反映两种硅料中的氧含量水平。经申请人的实验测试,替代位的氧会释放电子,与硅中杂质磷产生的作用相似,能够影响多晶硅电池片光电转化效率。申请人通过二次离子质谱仪多次检测,在上述两种硅料中,氧元素含量相差很大,主要是替代位的氧元素含量的差别。
因此,对于冶金法中多晶硅中引入的杂质氧不能忽视,尤其在铸锭工艺结束后,底料中氧含量为4~20ppmw,不符合生产要求,必需寻求有效的手段降低硅中杂质氧的含量。
对于氧杂质的去除方法,检索到实用新型专利CN20081007092.5,一种降低金属硅中氧、碳含量的方法,该实用新型采用在硅液中吹入氧气、氢气和水蒸气,使氢气和氧气在硅液中反应产生局部高温,使硅液中的氧、碳元素随气体排放而去除,但是该方法需要在硅熔融状态下通入氧气和氢气,操作难度大,危险性高,氧的去除效果不佳。
电子束熔炼技术,作为冶金法工艺流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去除硅中氧和磷。长晶技术作为制备最终满足生产硅片要求的环节,是冶金法的最终环节。但目前,冶金法工艺过程中,电子束熔炼技术与长晶技术为两个独立的环节,一般是将电子束熔炼后的硅料,经过破碎、清洗过程后,所得到的硅料再放入铸锭炉内进行再次熔炼,进行长晶,得到满足生产硅片要求的铸锭。但在这个流程中,电子束熔炼技术及长晶技术均涉及到硅料的熔化及凝固过程,同时,电子束熔炼后的硅料,需要经过喷砂、破碎、清洗、烘干后,才能进入长晶环节,增加了整体投资,且生产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上述不足问题,提供一种电子束除氧与初步铸锭耦合制备多晶硅的装置,更加高效地去除硅中的氧杂质元素,大大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总能耗。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子束除氧与初步铸锭耦合制备多晶硅的装置,炉体顶部通连安装有电子枪,侧部上端开有充气阀,下端开有放气阀,炉体内放置有石英坩埚,石英坩埚外壁由内向外依次环绕有石墨加热器和石墨碳毡,石墨碳毡顶部安装有保温盖,石英坩埚底部中央位置开设有孔,且石英坩埚底部安装有水冷铜底座。
孔的面积优选为石英坩埚底部面积的20~35%。
采用的工艺方法,步骤如下:
(1)装料:将硅粉放入石英坩埚镂空孔内,至刚填满底部孔的区域;将多晶硅铸锭底料破碎后清洗烘干,装入石英坩埚内,关闭保温盖;
(2)抽真空:打开真空泵组,对炉体和电子枪抽真空;
(3)熔化:调节石墨加热器功率使硅料全部熔化;
(4)电子枪预热并保温:设置高压预热,关闭高压;设置电子枪束流预热,关闭束流;降低石墨加热器功率,保持硅料处于液态;
(5)电子束熔炼除氧:打开真空装置盖后,同时开启电子枪高压和束流,稳定后轰击多晶硅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隆盛晶硅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隆盛晶硅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473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