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机动车电池的电流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46688.9 | 申请日: | 2013-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729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M·魏因那赫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陆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9/00 | 分类号: | G01R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吴鹏;马江立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机动车 电池 电流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电池的电流传感器和带有电流传感器的机动车电池。
背景技术
期刊杂志“elektronik industrie(电子工业)”2005年七月那一期公开了一种智能的电池传感器,称为IBS。在此,它是一种电流传感器,该电流传感器设置为,基于电池电压、电池电流和电池的温度确定机动车电池的荷电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改进用于机动车电池的已知电流传感器。
该目的通过具有下述特征的电流传感器和机动车电池来实现。
按照本实用新型,用于检测由机动车电池的电极接线端子输出的电流的电流传感器包括:带有容纳腔的壳体,其中,所述壳体具有界定容纳腔的第一壁部段和界定容纳腔的第二壁部段,该第二壁部段与第一壁部段相对置;贯穿容纳腔并且传导待检测的电流的导电元件,该导电元件用于连接在机动车电池的电极接线端子上;以及保持元件,该保持元件从容纳腔看在壳体的外侧上构造在第一壁部段和第二壁部段之间,并且被设计用于形锁合和/或力锁合地将壳体保持在电极接线端子上。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用于监测机动车电池的电流传感器包括用于与机动车电池的极建立电连接的电接触元件和与电接触元件不同地构造的机械保持元件,该机械保持元件用于在至少一个方向上将电流传感器保持在机动车电池上。
尤其构造为IBS的所述电流传感器的构思在于,电流传感器必须串联在电源和负载之间,以便能够测量电流。另外,所述的电流传感器的构思在于,尤其在高电流应用方面如在汽车技术领域中,需要相应大量的电缆,用以将电负载电连接在电源上。然而在此由于将电流传感器串联连接在电负载和机动车电池之间产生了这样的问题,即,电流传感器必须承载前述的电缆。
该构思在于,在所述的电流传感器中发现,在已知的电流传感器中可由下述方式解决前述的技术问题,即,不仅电流传感器,而且电缆也机械连接在机动车电池上。在机械上看,传统的电流传感器因此并行地连接在机动车电池和电缆之间。然而在电气上看,电流传感器必须如已经述及的那样串联在机动车电池和电缆之间。但如果机械连接没有电绝缘,那么这种串联连接会由于各个机械连接而导致电短路。所要求的电绝缘构成更多的开销。
在此,本实用新型范围内的电流传感器着手使得可以由下述方式避免短路,即,串联连接的电流传感器不仅传导电流,而且也承担将电缆机械保持在机动车电池上的功能。然而为此通常在机械上削弱电连接,因此当电流传感器必须单独承担机械保持功能时,电流传感器可能从机动车电池松脱。为了尽管如此还提供机械保持功能,因此在壳体上设置保持元件,通过该保持元件可将壳体形锁合和/或力锁合地保持在电极接线端子上。
在此,从壳体看,形锁合和力锁合反作用于电极接线端子,以将壳体保持在电极接线端子上。以这种方式,导电元件通过保持元件相对电极接线端子机械压紧,并且机械地保持在电极接线端子上,因此,电极接线端子和导电元件之间的电接触通过保持元件支持。然而为了尽可能少的结构空间需求,电极接线端子设置在两个上述的壁部段之间,因此电流传感器可以以最小可能的结构空间固定在机动车电池上。尽管如此,通过形锁合和/或力锁合仍提供了足够高的机械保持,以便将电流传感器可靠地保持在电极接线端子上并且避免电接触部松开。
通过电流传感器的节约空间的设计,也可以使电极接线端子相应小地被构造,由此除了节约结构空间之外也只需要相应少的材料来构造电极接线端子和电流传感器,这导致较少的材料需求和较小的安装重量。
在所述的电流传感器的一种扩展设计中,保持元件设计为杆状,并且设计用于穿过电极接线端子中的通孔进行接合。以这样的方式,如果例如该杆状元件在穿过之后被弯折或弯曲,则可以在电极接线端子的与电流传感器的壳体相对置的侧上形成上述形锁合。
保持元件可以任意地构造,例如设计为钉钩、螺钉或其上拧有螺母的螺柱。特别优选的是,该杆状的保持元件构造为保持铆钉。保持铆钉是杆状的保持元件,其从壳体伸出的端部穿过前述的通孔和所述导电元件,并且可以在端侧大幅度地弯折,以便建立在导电元件上的形锁合。
在此,保持铆钉至少在未固定在电极接线端子上的状态中可以具有轴向延伸的盲孔。通过该盲孔,保持铆钉一方面可以与通孔的形状相匹配,并因此与该通孔额外力锁合地连接。另一方面,在建立铆接连接时,相应的芯轴可以作用在该盲孔上。
尤其优选的是,保持元件与壳体一体地构造,由此在将电流传感器安装在电极接线端子上时不需要将保持元件额外固定在壳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陆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大陆汽车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466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