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塔型铁路混凝土部分斜拉桥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35006.4 | 申请日: | 2013-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030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德志;薛照钧;罗世东;宋子威;杨利卫;曹忠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1/04 | 分类号: | E01D11/0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黄行军;李满 |
地址: | 430080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塔型 铁路 混凝土 部分 斜拉桥 | ||
1.一种高塔型铁路混凝土部分斜拉桥,它包括第一桥塔(1)、第二桥塔(2)、刚性固定设置在第一桥塔(1)上的第一梁(3)、刚性固定设置在第二桥塔(2)上的第二梁(4),所述第一梁(3)与第二梁(4)刚性固定连接构成主梁(14),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第一拉索体系(6)和第二拉索体系(7),其中,第一桥塔(1)上部设有第一索鞍(5),第二桥塔(2)上部设有第二索鞍(9),第一拉索体系(6)中每根拉索索体(13)的一端均与第一梁(3)一侧锚固连接,第一拉索体系(6)中每根拉索索体(13)的另一端穿过第一索鞍(5)并与第一梁(3)另一侧锚固连接;
所述第二拉索体系(7)中每根拉索索体(13)的一端均与第二梁(4)一侧锚固连接,第二拉索体系(7)中每根拉索索体(13)的另一端穿过第二索鞍(9)并与第二梁(4)另一侧锚固连接;
所述第一桥塔(1)与第二桥塔(2)之间的距离为主跨跨度,该主跨为280~290m,所述第一桥塔(1)在第一梁(3)以上的高度与上述主跨跨度之比为1/7.2,所述第二桥塔(2)在第二梁(4)以上的高度与上述主跨跨度之比也为1/7.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塔型铁路混凝土部分斜拉桥,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第一拉索锚具(8)、第二拉索锚具(10)、第一抗滑锚固装置(11)和第二抗滑锚固装置(12),其中,所述第一拉索体系(6)中每根拉索索体(13)的一端均通过对应的第一拉索锚具(8)与第一梁(3)的一侧连接,第一拉索体系(6)中每根拉索索体(13)的另一端均通过对应的第二拉索锚具(10)与第一梁(3)的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一拉索体系(6)中每根拉索索体(13)与第一桥塔(1)的一侧之间均通过对应的第一抗滑锚固装置(11)连接,第一拉索体系(6)中每根拉索索体(13)与第一桥塔(1)的另一侧之间均通过对应的第二抗滑锚固装置(12)连接;所述第二拉索体系(7)中每根拉索索体(13)的一端均通过对应的第一拉索锚具(8)与第二梁(4)的一侧连接,第二拉索体系(7)中每根拉索索体(13)的另一端均通过对应的第二拉索锚具(10)与第二梁(4)的另一侧连接,第二拉索体系(7)中每根拉索索体(13)与第二桥塔(2)的一侧之间均通过对应的第一抗滑锚固装置(11)连接,第二拉索体系(7)中每根拉索索体(13)与第二桥塔(2)的另一侧之间均通过对应的第二抗滑锚固装置(1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塔型铁路混凝土部分斜拉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14)的中支点梁高范围为15~16m,主梁(14)的跨中梁高范围为5~6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塔型铁路混凝土部分斜拉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索鞍(5)和第二索鞍(9)为分丝管索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塔型铁路混凝土部分斜拉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桥塔(1)在第一梁(3)以上的高度为40.0m,第二桥塔(2)在第二梁(4)以上的高度也为40.0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3500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速度锁定器触发速度和锁定力的装置
- 下一篇:公铁同层大悬臂钢箱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