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轧辊轴向调整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723512.1 | 申请日: | 2013-1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992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 发明(设计)人: | 漆小虎;崔永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二重集团(德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B31/18 | 分类号: | B21B31/18 |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杨冬;何强 |
| 地址: | 618013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轧辊 轴向 调整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轧辊轴向调整机构,特别是一种长材生产线开坯轧机或无牌坊短应力线轧机的轧辊轴向调整机构。
背景技术
通过轧辊轴向调整实现对正孔型是型钢开坯机必备的功能之一。目前,主要是采用液压马达或减速电机驱动蜗杆,蜗杆带动斜齿轮实现轧辊的轴向调整。该结构加工精度要求高,结构复杂,装配困难,调整精度有限,后期检修维护量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定位和调整精度高的轧辊轴向调整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技术方案是:轧辊轴向调整机构,包括工作辊,该工作辊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配合在左侧的传动侧轴承座和右侧的操作侧轴承座中,该轴承的内圈与工作辊滑动配合;在所述的操作侧轴承座右侧端面设置有轴向调整机构,该轴向调整机构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固定机构、活塞机构以及缸体机构,所述的缸体机构固定在操作侧轴承座的右端面上,所述的固定机构套装在工作辊上,所述的活塞机构作用在固定机构上且与缸体机构滑动配合。
为增强机械稳定性,提高轴向调整精度,所述的固定机构包括从轴承右侧端面开始沿工作辊轴向向外依次设置的内定距套、止推轴承、外螺纹调整定距环、内螺纹调整定距环以及挡圈,所述的止推轴承内圈与工作辊固定配合,外圈与活塞机构配合,所述的内定距套和外螺纹调整定距环分别作用于止推轴承的内圈左右两侧的端面上,所述的外螺纹调整定距环和内螺纹调整定距环螺纹配合,所述的挡圈抵靠在内螺纹调整定距环右侧端,且通过设置在工作辊柱面上的凹槽固定在工作辊上。
为进一步增强机械稳定性,提高轴向调整精度,所述的缸体机构包括缸体,该缸体的左端固定在操作侧轴承座的右端面上,缸体的右端设置有压盖;所述的活塞机构包括调整压盖和活塞杆,所述的活塞杆的外表面与缸体内腔滑动配合,该活塞杆内表面设置有内凸台,活塞杆的左端与调整压盖连接,该调整压盖的右端面和内凸台的左端面之间形成凹形空腔,止推轴承的外圈配合在该凹形空腔中;所述的缸体右端的内径扩大形成阶梯台,该阶梯台与压盖形成凹腔,活塞杆的右端的外表面设置有外凸台,该外凸台配合在凹腔中,形成A油腔和B油腔,在活塞杆中设置有连通A油腔和B油腔的油路通道。
为增强密封性能,提高调整精度,在所述的活塞杆和内螺纹调整定距环之间的缝隙设置有旋转密封。
为方便对油腔的初始注油,所述的油路通道的进口端设置在活塞杆的右端面上,且配合有密封该进口端的密封压盖。
为防止工作辊向右轴向调整后左滑,在活塞杆外侧面上螺纹配合有位于压盖右端面的锁紧螺母。
为防止工作辊向左轴向调整后右滑,在缸体右端外侧柱面上铰接有抱箍,该抱箍的末端折回配合于锁紧螺母右端面的右侧,在所述的抱箍的末端上螺纹配合有从抱箍右侧穿过该抱箍抵靠在锁紧螺母右端面上的锁紧螺钉。
为增强密封性能,提高调整精度,在所述的A油腔左侧的活塞杆外表面与缸体内腔配合处、外凸台与缸体内腔配合处、B油腔右侧的缸体与压盖配合处以及活塞杆外表面与压盖配合处均设置有液压密封。
为提高机械稳定性,所述的调整压盖与活塞杆左端通过螺栓把合的方式连接,在所述的调整压盖同止推轴承外圈配合处和内凸台同止推轴承外圈配合处均设置有紧定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二重集团(德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二重集团(德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235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折叠式轧机工作用防护板
- 下一篇:一种电解锰渣处理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