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压盘式制动器的调整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08527.0 | 申请日: | 2013-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25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王语风;周斌;钱兴文;石潮;熊晶;周杰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元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65/38 | 分类号: | F16D65/38;F16D4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王泽云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压 制动器 调整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压盘式制动器的调整机构。
背景技术
气压盘式制动器作为盘式制动器的一种,始于上世纪90年代,能广泛应用与大型乘用车以及货车。气压盘式制动器散热快、重量轻、结构简单、磨损间隙自动调整;特别是耐高温性能好,制动效果稳定,能显著减少制动距离,为车辆提供可靠的行车保障。而一套合理的调整机构是能够使气压盘式制动器稳定工作的重要部件,能够稳定保证制动器在制动过程中的制动力矩,自动调节磨损间隙,使气压盘式制动器的耐久性大大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压盘式制动器的调整机构,特别适合气压盘式制动器的间隙调整,能够稳定保证制动器在制动过程中的制动力矩,自动调节磨损间隙,使气压盘式制动器的耐久性大大提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气压盘式制动器的调整机构,包括压力臂组件1和转轴组件2;所述压力臂组件1包括压力臂1.1、拨叉1.2、滚针副1.3;所述转轴组件2包括调整套2.1、大扭簧2.2、转动圈2.3、小扭簧2.4、转轴2.5、大挡圈2.6、小挡圈2.7、基准座2.8、螺杆2.9、减磨垫片2.10、蝶形弹簧2.11、弹性挡圈2.12。
其中,压力臂1.1上设置拨叉1.2,拨叉1.2下部设置滚针副1.3,压力臂1.1通过滚针副1.3与转轴组件2的基准座2.8连接;转轴2.5位于转轴组件2的中轴位置,转轴2.5外围的转动圈2.3与转轴2.5之间采用小扭簧2.4连接,转动圈2.3外围的调整套2.1与转动圈2.3之间采用大扭簧2.2连接,基准座2.8位于调整套2.1下部,与转轴2.5之间采用轴孔配合方式连接,螺杆2.9位于转轴2.5下部,与转轴2.5采用螺纹配合连接,减磨垫片2.10位于螺杆2.9的外围。
其中,压力臂1.1是一个增力杠杆,与上盖构成凸轮机构。
其中,拨叉1.2是一个滚针,其功能是拨动调整套2.1。
其中,滚针副1.3是一个半圆形圆柱滚针副,其功能是减少旋转副之间的摩擦力。
其中,调整套2.1和转动圈2.3是旋转件,其功能是传递扭矩。
其中,大扭簧2.2和小扭簧2.4是矩形截面弹簧,其功能是传递扭矩。
其中,转轴2.5是一个台阶圆柱体,内孔与螺杆2.9通过螺纹配合,其功能是传递制动力。
本实用新型的气压盘式制动器的调整机构的工作原理是:
当气压盘式制动器进行制动时,气室顶杆推动压力臂球窝;在气室顶杆的推动下,压力臂1.1下压,压力臂1.1与制动器上盖构成凸轮机构,压力臂1.1下压产生增力即制动力并同时产生输出位移即制动位移;增力后的制动力和制动位移通过基准座2.8传递给转轴2.5,转轴2.5传递给螺杆2.9,螺杆2.9将制动位移和制动力传递给摩擦副,从而夹紧摩擦副,形成制动。
当摩擦副之间的间隙超过初始设定的间隙值,制动时,压力臂1.1旋转带动拨叉1.2旋转;拨叉1.2旋转,拨动调整套2.1旋转;调整套2.1旋转,带动大扭簧2.2、转动圈2.3旋转;转动圈2.3、小扭簧2.4和转轴2.5三者构成单项离合器;转动圈2.3旋转时带动小扭簧2.4旋转,小扭簧2.4旋转抱紧转轴2.5,带动转轴2.5同时旋转;转轴2.5和螺杆2.9之间采用螺纹配合,螺杆2.9与推板之间有限位,螺杆2.9不旋转;所以在转轴2.5旋转时,螺杆2.9被旋出,螺杆2.9旋出的位移来不长摩擦副之间的间隙值以达到初始设定的制动间隙。制动结束时,调整套2.1、大扭簧2.2和转动圈2.3随压力臂1.1一起回转,小扭簧2.5松开转轴。压力臂1.1回位,摩擦副磨损间隙值得到补偿。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气压盘式制动器的调整机构具有的特点是:
(1)利用扭簧的旋转与功能特性,组成新型的单项离合器,由调整套、大扭簧、转动圈、小扭簧和转轴构成;能够实现单向传递扭矩并且能够有效实现过载保护。
(2)压力臂组件与基准座之间采用滚针副配合,提高传递效率。
(3)能够自动调整制动器的磨损间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中间隙自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压力臂组件1的结构图;
图3为调整套2.1的结构图;
图4为转动圈2.3的结构图;
图5为大扭簧2.2的结构图;
图6为小扭簧2.4结构图;
图7为基准坐2.8的结构图;
图8为转轴组件2的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元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元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085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风骨疼的中药制剂
- 下一篇:一种安装在泵口的防预旋进口短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