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提拉法制单晶硅棒的连接装置和制单晶硅棒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08316.7 | 申请日: | 2013-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62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陈甲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30B15/32 | 分类号: | C30B15/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张永明 |
地址: | 07105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法制 单晶硅 连接 装置 制单 晶硅棒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组件生产设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提拉法制单晶硅棒的连接装置和制单晶硅棒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主要采用直拉法制单晶硅棒,在制单晶硅棒时需要用提拉线缆带动籽晶从熔融态的硅液中拉制出固态的单晶硅棒,而提拉线缆与籽晶之间需要有一个连接装置对这两部分进行连接。籽晶是具有和所需单晶硅棒的晶体相同晶向的小晶体,是生长单晶硅棒的种子,也叫晶种。
现有技术中的连接装置采用插销的连接方式固定籽晶的,但是由于插销连接装置的结构不对称,因此连接装置与单晶硅棒受力不是很均匀,这样在提拉过程中难以保证单晶硅棒的对中性,使得单晶硅棒的质量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提拉法制单晶硅棒的连接装置和制单晶硅棒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连接装置对中性不良,使得单晶硅棒的质量下降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提拉法制单晶硅棒的连接装置,包括:安装部,安装部包括用于安装籽晶的安装孔;连接部,与安装部连接,连接部包括与安装孔同轴设置的连接孔。
进一步地,连接装置还包括隔热部,安装部连接在隔热部的一端,连接部连接在隔热部的另一端。
进一步地,安装部包括圆柱段和锥形段,圆柱段与锥形段的大径端连接,隔热部与圆柱段连接。
进一步地,隔热部的直径大于或等于连接部的直径。
进一步地,安装孔沿靠近连接孔的方向依次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的直径小于第二段的直径。
进一步地,连接孔沿远离安装孔的方向依次包括大径段和小径段。
进一步地,连接装置还包括用于夹持提拉线缆的夹线部,夹线部设置在大径段内,夹线部的直径大于小径段的直径,夹线部包括与安装孔同轴设置的夹线孔,夹线孔的直径小于或等于小径段的直径。
进一步地,夹线部包括多个夹片,多个夹片上均开设有轴向开口,多个轴向开口组成夹线孔。
进一步地,连接装置还包括端盖,端盖设置在连接部的远离安装部的一端,端盖包括与安装孔同轴设置的过线孔,过线孔的直径小于或等于小径段的直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制单晶硅棒设备,包括熔硅坩埚和位于熔硅坩埚上方的提拉线缆,制单晶硅棒设备还包括上述的连接装置,提拉线缆安装在连接装置的连接部的连接孔内,连接装置的安装部朝向熔硅坩埚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的夹持部用于夹持籽晶,连接部用于与提拉线缆连接,由于连接籽晶的安装孔和连接提拉线缆的连接孔同轴地设置,所以能够保证籽晶与提拉线缆的对中性,又由于籽晶卡接在安装孔内,而不是使用插销连接,所以在提拉过程中连接装置与单晶硅棒的受力均匀,保证了提拉过程中的籽晶、连接装置与提拉线缆之间的对中性,避免连接装置与单晶硅棒在旋转过程中发生径向晃动,从而提高了单晶硅棒的质量。此外,由于连接装置不使用插销,所以可以避免由于插销磨损而导致的连接不稳定,避免发生单晶硅棒脱落等事故。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装置的剖视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装置的端盖的俯视图;以及
图3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装置的夹线部的央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10、安装部;11、安装孔;111、第一段;112、第二段;12、圆柱段;13、锥形段;20、连接部;21、连接孔;211、大径段;212、小径段;30、隔热部;40、夹线部;41、夹线孔;42、夹片;411、轴向开口;50、端盖;51、过线孔;52、本体;53、矩形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提拉法制单晶硅棒的连接装置,如图1至3所示,该连接装置包括:安装部10,安装部10包括用于安装籽晶的安装孔11;连接部20,与安装部10连接,连接部20包括与安装孔11同轴设置的连接孔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未经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083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于在用工业管道的管外漏磁检测装置
- 下一篇:尼龙树脂从动皮带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