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膨胀水箱及发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70318.1 | 申请日: | 2013-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57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程德军;金月康;肖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11/00 | 分类号: | F01P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张永明 |
地址: | 41001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膨胀 水箱 发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膨胀水箱及发动机。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发动机尤其是工程机械发动机的水冷却系统为闭式系统,其散热器部分会设有膨胀水箱,以满足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定压、补水和分离冷却液中空气的需要。当发动机工作时,冷却液温度会升高,冷却液温度升高后其体积膨胀,在闭式系统中,必须要留有足够的冷却液膨胀空间,否则,冷却液会从水箱压力盖处溢流至外部,造成冷却液的损失。如果使用的是防冻液,不断添加水,而混合液又不断溢出,可能会使其浓度降到安全水平以下,甚至有可能导致发动机严重故障。
如图1和2所示,在现有技术的膨胀水箱中,箱体100的顶面上设置有压力盖200。膨胀水箱的伸长颈管201上,紧靠箱体100顶面开有一个直径约3-5mm的通气孔203,当冷却液膨胀时,系统内的空气能从此孔通过至压力盖200,当压力达到溢流压力时,便溢流至大气中。当取下压力盖200加冷却液时,为了不至于添加过多或过少的冷却液,机手必须非常专注地将冷却液加至指定液位,即伸长颈管201的最下端。由于伸长颈管201上端通气孔203的存在,系统中不能确保不会加入过量的冷却液。因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膨胀水箱及发动机,所述膨胀水箱的结构简单,便于冷却液的添加,也有利于保证膨胀水箱内具有足够的膨胀空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膨胀水箱,包括箱体和压力盖,前述压力盖上设置有溢流开启压力阀和补气阀;前述膨胀水箱还设有加水口,前述加水口中设有伸长颈管,前述伸长颈管的上端开口设有密封盖,前述伸长颈管的下端向下突出延伸到前述箱体的内部。
进一步地,前述伸长颈管的管径大于前述压力盖覆盖的溢流口的直径。
进一步地,前述膨胀水箱还设有用于增强前述箱体的强度的加强件。
进一步地,前述加强件设置在前述箱体的顶面和底面之间且与前述箱体的四个侧面隔开一段距离。
进一步地,前述加强件为U型加强筋。
进一步地,前述溢流开启压力阀的溢流压力为0.7Bar至0.9Bar,前述补气阀的开启压力为0.1Bar。
进一步地,前述膨胀水箱还包括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前述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均与前述箱体内的上层空腔连通。
进一步地,前述膨胀水箱还包括补水管,前述补水管设置在前述箱体的底面上。
进一步地,前述膨胀水箱还包括用于检测前述箱体内的冷却液高度的冷却液位传感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包括膨胀水箱,所述膨胀水箱为根据前述第一个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膨胀水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于增设了加水口,且伸长颈管上不再开设通气孔,当加水液位达到伸长颈管的下端后,空气会被密封在膨胀水箱的上部,阻止液位继续升高,这样,即使加冷却液加到从加水口流出,膨胀水箱中也会留下足够的膨胀空间。
附图说明
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膨胀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膨胀水箱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膨胀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是图3所示膨胀水箱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没有明确限定或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膨胀水箱,包括箱体和压力盖,前述压力盖上设置有溢流开启压力阀和补气阀;前述膨胀水箱还设有加水口,前述加水口中设有伸长颈管,前述伸长颈管的上端开口设有密封盖,前述伸长颈管的下端向下突出延伸到前述箱体的内部。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膨胀水箱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是图3所示膨胀水箱的俯视图。
如图3和图4所示,在该实施例中,膨胀水箱包括箱体10和压力盖20A。压力盖20A设置在箱体10的顶面上,并且,压力盖20A上设置有溢流开启压力阀和补气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703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独立对刀型数控雕刻机龙门架总成
- 下一篇:一种数控雕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