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盆式粗滤器及相应的车用发动机与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70238.6 | 申请日: | 2013-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70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常鑫;胡忠辉;张俊岩;杨丽;李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022 | 分类号: | F02M35/022;F02M35/0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科诚专利事务所 13113 | 代理人: | 张红卫;左燕生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用盆式粗 滤器 相应 发动机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动车辆技术领域,涉及过滤器,具体地说是一种车用盆式粗滤器,及具有该车用盆式粗滤器的车用发动机与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的进气系统中安装有用于过滤空气中的杂质将清洁的空气输送到发动机气缸内的空气滤清系统。对于工作在矿区或沙漠环境中的汽车,由于空气中扬尘、粉粒等浓度很大,空气滤清系统一般采用由盆式粗滤器和细滤器组成的两级过滤系统。
盆式粗滤器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但是没有自动除尘功能,需要人工定期维护。维护时需打开粗滤器的集尘盆,将集尘盆内的灰尘清除,人工除尘过程中可能造成灰尘进入到粗滤器进气管路中,发动机工作时,粗滤器进气管路中的灰尘又进入到细滤器中,增大了细滤器的工作压力,同时又增加了人工维护的工作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用盆式粗滤器,其依靠工作时的负压和除尘装置的自身重力完成集尘和自动排尘的过程,去除了人工除尘的步骤,减小发动机维护的工作量,并且降低了粉尘进入细滤器的风险,延长了细滤器的使用寿命,具有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上述车用盆式粗滤器的车用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上述车用发动机的汽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用盆式粗滤器,包括集尘盆,所述集尘盆的底部沿其高度方向设有至少一组交错设置的最低点和最高点,集尘盆的下缘为于盆壁上连接于最低点——最高点——最低点——最高点——……——最低点间的封闭环带结构;集尘盆底部的最低点处固联有用于集聚并自动排出灰尘的除尘装置。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所述除尘装置包括由上至下依次由导向螺栓固联为一体的上封盖、连接体、下封盖;所述导向螺栓可在连接体内沿连接体的高度方向滑动;
所述连接体固定在集尘盆上;连接体的外缘沿其高度方向设有贯穿连接体的用于集聚灰尘的集尘腔;
上封盖、下封盖与连接体结合时分别可将集尘腔的上开口、下开口密封。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限定,所述集尘盆下缘为波浪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用发动机,其进气系统包括用于过滤空气中的杂质的粗滤器,所述粗滤器为上述的车用盆式粗滤器。
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了一种汽车,它包括上述的车用发动机。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
①本实用新型的集尘盆的下缘为于盆壁上连接于最低点——最高点——最低点——最高点——……——最低点间的封闭环带结构,当外界的含有灰尘颗粒的空气被吸入到该盆式过滤器后产生高速旋转,灰尘颗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向集尘盆的内壁,且在自身重力和车辆振动的作用下积聚到集尘盆的最低点处的除尘装置内,除尘装置依靠该粗滤器工作时产生的负压和自身重力完成集尘和自动排尘的过程,去除了人工除尘的步骤,减小了发动机维护时的工作量,并且降低了粉尘进入细滤器的风险,延长了细滤器的使用寿命;
②本实用新型的除尘装置结构简单,发动机工作时,除尘装置在负压的作用下使导向螺栓向上运动,至下封盖与连接体的下端面接触为止,下封盖在负压的作用下相对于连接体静止。外界的含有灰尘颗粒的空气被吸入到该盆式过滤器后最终在集尘腔内聚集。发动机停止工作时,集尘盆内负压消失,上封盖、导向螺栓、下封盖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滑动,至上封盖与连接体的上端面接触为止。集尘腔的下开口打开,灰尘在重力作用下排出,完成自动除尘过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车用盆式粗滤器适合安装于各种车用发动机上,进一步应用于各种汽车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的除尘装置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集尘盆;2、除尘装置;21、上封盖;22、连接体;23、下封盖;24、导向螺栓;25、集尘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车用盆式粗滤器,结构如图1-2所示,包括集尘盆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702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力电缆护管牵引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紧线器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