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悬浮固体厌氧消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68677.3 | 申请日: | 2013-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30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再兴;李贵霞;刘春;钟为章;李伟;杨景亮;陈晓轩;李宁;秦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C02F11/04;B09B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朱江岭 |
地址: | 050018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悬浮固体 消化 装置 | ||
1.一种高悬浮固体厌氧消化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进料管道(1)、内筒区(3)、外筒区(2)、混合区(26)、三相分离区(28)、直筒泥水分离区(20)、直筒集气帽(18)、沼气收集管道(17)、出水管道(19)、排泥管道(25)、取样检测口(27);
所述内筒区(3)、外筒区(2)为圆筒体形状,且内筒区(3)同心置于外筒区(2)的内部,所述内筒区(3)、外筒区(2)的下部焊连接混合区(26),所述混合区(26为锥形体形状,所述混合区(26)由下方的底板(29)和侧面的底侧板(30)围成,其锥形体与水平方向的倾角为(15)度;所述混合区(26)的底侧板(30)的上端与外筒壁(24)焊接连接,所述底板(29)的正中央下部开设连接有排泥管道(25);所述内筒区(3)、外筒区(2)的上部为三相分离区(28);
所述内筒区(3)设置在高悬浮固体厌氧消化装置的中心位置,所述内筒区(3)由下向上设置有螺旋推流桨(4)和机械搅拌桨(5),所述螺旋推流桨(4)和机械搅拌桨(5)由设置在直筒集气帽(18)顶部中心的电机(16)通过桨轴(6)连接并驱动;所述内筒区(3)由钢板与外筒区(2)隔开,该钢板形成内筒壁(7),内筒壁(7)由内筒上支架(22和内筒下支架(23)焊接于外筒壁(24)上,其中内筒上支架(22)和内筒下支架(23)均垂直于内筒并水平四个方向布置四根;
所述三相分离区(28)为上部圆筒状、下部为倒圆锥台状,所述三相分离区(28)包括锥形导流板(9)、倒锥反射板(10)、直筒泥水分离区外壁(11)、导流槽(21)、直筒集气帽(18)与直筒泥水分离区(20);位于上部的直筒泥水分离区外壁(11)与下部的倒锥形反射板(10)连接,并围成三相分离区(28)的外部形状,所述倒锥形反射板(10)的下端与外筒壁(24)焊接连接,倒锥形反射板(10)的上端与直筒泥水分离区外壁(11)焊接连接,所述倒锥形反射板(10)倾斜度沿竖直向中心轴方向呈45度角;
所述直筒集气帽(18)为圆直筒帽形,并位于所述三相分离区(28)内的中心上部,所述直筒集气帽(18)由直筒集气帽外侧壁(14)和直筒集气帽顶板(15)围成,所述直筒集气帽(18)由一端固定于直筒集气帽外侧壁(14)上、另一端焊接安装于直筒泥水分离区外壁(11)上的直筒集气帽支架(13)固定,所述直筒集气帽支架(13)沿圆周水平四个方向布置共四根,且均垂直于直筒集气帽外壁(14),所述直筒集气帽顶板(15)上侧部开孔,并设置连接有沼气收集管道(17);
所述锥形导流板(9)的上端沿圆周方向与直筒集气帽(18)的下端焊接相连,并与直筒集气帽外侧壁(14)呈135度设置,所述锥形导流板(9)的下端焊接于锥形导流板支架(8)上,所述锥形导流板支架(8)沿水平方向呈45度角焊接于倒锥形反射板(10)上并 沿圆周水平四个方向布置共四根;
所述导流槽(21)为锥形导流板(9)与倒锥形反射板(10)之间的缝隙;
所述直筒泥水分离区(20)为直筒集气帽外侧壁(14)、锥形导流板(9)、倒锥形反射板(10)、直筒泥水分离区外壁(11)所围成的区域,所述直筒泥水分离区外壁(11)的中上部位置沿圆周向中心方向设置有溢流槽(12);所述溢流槽(12)连接出水管道(19);
所述外筒壁(24)上还设有取样检测口(27);
所述外筒壁(24)的侧下部设置有进料管道(1),并设有阀门;所述进料管道(1)的出口设置在内筒区(3)底部中心位置,并设有布水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悬浮固体厌氧消化装置,其特征是,机械搅拌桨为板框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悬浮固体厌氧消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装置的各部件均采用不锈钢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悬浮固体厌氧消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取样检测口(27)与外筒壁(24)焊接连接,所述取样检测口(27)沿外筒壁(24)由上向下竖直平均布置四个。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悬浮固体厌氧消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布水装置采用大阻力配水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科技大学,未经河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6867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隧道纵向施工缝钢边止水带定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降低喷砼回弹率的喷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