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提高布氏硬度测量精度的辅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66179.5 | 申请日: | 2013-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48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凃应宏;李荣锋;彭志英;胡钢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2 | 分类号: | G01N3/02;G01N3/4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钟锋 |
地址: | 43008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硬度 测量 精度 辅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材料的布氏硬度测量,具体地指一种提高布氏硬度测量精度的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金属材料硬度测试工作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压入法硬度试验(布氏、洛氏、维氏硬度等),它所表征的是金属表面抵抗因外物压入时所引起的塑性变形的能力。其中,布氏硬度测量中的压痕面积较大,可以反映较大范围内金属的平均性能。然而,由于压痕面积大,在压痕四周的材料会产生明显的加工硬化。为了避免加工硬化对相邻两个测试点之间的数据造成影响,在GB/T231.1-2009《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第7.7条中规定:“任一压痕中心距试样边缘距离至少应为压痕平均直径的2.5倍,两相邻压痕中心间的距离至少应为压痕平均直径的3倍。”(具体数据见下表)
在实际测试过程中,压痕位置通常由测试人员自行选定,由于缺乏一个较为理想的参照物,压痕之间的距离控制得比较随意,往往存在如说明书附图部分的图1所示的各种偏差。其具体表现为1)压痕中心距试样边缘距离过近;2)两相邻压痕中心间的距离过近。在这种情况下,测试工作的规范性将无法得到保障,布氏硬度测量的精度会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提高布氏硬度测量精度的辅助装置,能够很好的控制布氏硬度测量中压痕中心距试样边缘距离、以及两相邻压痕中心间的距离,提高布氏硬度测量精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提高布氏硬度测量精度的辅助装置,包括硬度压痕模板,所述硬度压痕模板呈均匀的薄板状,其上设有至少三个正八边形通孔,每一正八边形通孔的中心与硬度压痕模板边缘的距离不小于2.5a,相邻两正八边形通孔的中心的距离不小于3a,a为正八边形通孔的边长。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硬度压痕模板上按3×5均布有15个正八边形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正八边形通孔的边长a为2.7mm,靠近边缘的正八边形通孔的中心与硬度压痕模板边缘的距离为8mm,相邻两正八边形通孔的中心的距离为10mm,以满足布氏硬度值为400~600HBW10/30000试样的测试要求;或者,所述正八边形通孔的边长a为6mm,靠近边缘的正八边形通孔的中心与硬度压痕模板边缘的距离为15mm,相邻两正八边形通孔的中心的距离为18mm,以满足布氏硬度值为100~400HBW10/30000试样的测试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本实用新型的辅助装置,只需在试样表面用记号笔画上正八边形图案,试验时将硬度压痕控制在正八边形图案中心即可,在满足国家标准要求的测试精度的前提下大大简化了测试流程,且一块模板适用于多种试样的测量,具有很高的适应性和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由测试人员自行选定压痕位置易出现偏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图5为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压痕位置定位的流程图;
图中:1—硬度压痕模板,2—正八边形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示意出了现有技术中由测试人员自行选定压痕位置易出现偏差的情况,因在背景技术部分已作了详细描述,于此不再赘述。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高布氏硬度测量精度的辅助装置,包括硬度压痕模板1,硬度压痕模板1呈均匀的薄板状,其上设有至少三个边长为a的正八边形通孔2,每一正八边形通孔2的中心与硬度压痕模板1边缘的距离不小于2.5a,相邻两正八边形通孔2的中心的距离不小于3a。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该硬度压痕模板1上按3×5均布有15个正八边形通孔2,硬度压痕模板1为长L=56mm、宽W=36mm、厚1mm的塑料模板,正八边形通孔2的边长a为2.7mm。靠近边缘的正八边形通孔2的中心与硬度压痕模板1边缘的距离L1=W1=8mm,相邻两正八边形通孔2的中心的距离L2=W2=10mm。该规格适用于布氏硬度值为400~600HBW10/30000的试样。
实施例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661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径向调节夹持尺寸的夹具
- 下一篇:折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