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座椅的气囊悬浮减振自动刚度调节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646555.4 | 申请日: | 2013-10-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13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 发明(设计)人: | 姚伟;陈邦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天成自控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N2/52 | 分类号: | B60N2/52 |
| 代理公司: | 台州蓝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9 | 代理人: | 苑新民 |
| 地址: | 3172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座椅 气囊 悬浮 自动 刚度 调节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座椅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车辆座椅的气囊悬浮减振自动刚度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对于驾驶员来说,座椅舒适性是一个重要指标,将有助于缓解驾车疲劳,提高驾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气囊悬浮减振与机械悬浮减振相比具有更低的传递率,在相同的频率下,加速度比更低。其中座椅的气囊悬浮减振刚度调节机构是座椅舒适性的重要部件,座椅的气囊悬浮减振刚度调节机构是为了满足不同体重的驾驶员驾驶需要,是驾驶员座椅的主要功能部件之一。现有的气囊减振刚度调节机构有通过气泵对气囊充气或放气,实现气囊内压力对座椅面形成向上的支撑力,达到与座椅面上的承载力平衡,减振行程范围确定后,在整个减振行程范围内,气囊压缩或扩张形成的压力变化比较小,而且气囊是软特性弹性材料,这样能量吸收率比较大,无法满足承载力变化大的要求,当承载力变化大、路况比较恶劣时,减振效果也就比较差,而且气泵在工作时噪音比较大。也有自动刚度调节机构的气囊悬浮减振,能通过自动调节气囊内压力,在承载力变化大、路况比较恶劣时,减振效果明显提高。但是现有气囊悬浮减振自动刚度调节机构(参见图1)中铰接在内连杆31上的控制凸轮32与固定在内连杆31上的二位三通阀35上的充放气触杆30、34接触面设计不对称,造成二位三通阀35上的充放气触杆30、34受力不均匀,提前损坏;控制凸轮32转动两端限位直接使用金属螺钉端面与金属圆杆表面接触,并且不在同一平面内,长期使用后金属表面磨损严重,造成限位错位,自动充放气调节功能失效,并且对结构件制造精度要求高。
因此如何确保车辆座椅的气囊悬浮减振自动刚度调节机构,是车辆座椅领域不断探索和长期寻求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自动调节、位置准确、稳定耐用的车辆座椅的气囊悬浮减振自动刚度调节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车辆座椅的气囊悬浮减振自动刚度调节机构,减振内连杆与减振外连杆通过销轴铰接,销轴下侧的减振内连杆上固定有控制气囊充气或排气的二位三通阀,直角式凸轮的中部同轴铰接在所述的销轴上,直角式凸轮的一个直角外端部铰接在减振外连杆上,直角式凸轮的另一个朝右下方设置的直角外端部卡装有小滚轮,直角式凸轮与二位三通阀之间的减振内连杆上铰接有叶片式凸轮,叶片式凸轮一侧的弧形凸起部的两侧可分别触通二位三通阀的充气或放气触杆,弧形凸起部对侧的叶片式凸轮的凹槽部与所述的小滚轮滑动接触,减振内连杆的摆动带动直角式凸轮及直角式凸轮上的小滚轮摆动以驱动叶片式凸轮的摆动,进而触通二位三通阀的充气或放气触杆以对气囊进行充气或放气,实现座椅气囊悬浮减振的自动刚度调节。
上述的气囊下端与减振内连杆连接、上端与减振上支架连接,减振内连杆右端套上尼龙滚轮嵌入减振下支架右端滑槽内滚动,减振内连杆左端与减振上支架左端铰接,减振外连杆右端套上尼龙滚轮嵌入减振上支架右端滑槽内滚动,减振外连杆左端与减振下支架左端铰接。
上述的二位三通阀的出气口与气囊进气口通过气管连接,二位三通阀的进气口与外部气源通过气管连接,二位三通阀的排气口通大气。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叶片式凸轮、直角式凸轮、小滚轮组合,对现有控制凸轮的设计改进,使得叶片式凸轮的上下对称,使叶片式凸轮对充放气触杆的侧向力减小,摩擦力减小,二位三通上的充放气触杆受力均匀,使用寿命增加一倍以上;另外,叶片式凸轮采用聚甲醛材料,小滚轮采用尼龙加钼材料,使用同类性能相近的高强度塑料材料,且自带润滑功能的钼元素,使用寿命在原基础上提高了一倍;以及充放气限位机构设计在同一平面上,零件均采用一次注塑成型,尺寸精度高,稳定性好,并且减少了焊接和装配的误差,大大提高了使用的位置准确度和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调整准确,稳定性好,适用于同类型车辆座椅的气囊悬浮减振自动刚度调节机构。
附图说明
图1为已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2—图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天成自控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天成自控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465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施工升降机的滑轮防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微型多环式锁相频率合成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