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数控缝制加工设备自动收料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640604.3 | 申请日: | 2013-10-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39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 发明(设计)人: | 阮积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川田缝纫机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5B41/00 | 分类号: | D05B41/00 |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中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5 | 代理人: | 阳建中 |
| 地址: | 318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控 缝制 加工 设备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缝纫加工技术,具体是一种压料模板框自动打开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缝纫设备实现数控制自动加工,在加工时需要将面料夹在上下两片模板之间,在模板上开设有缝制的轨迹的槽口,目前虽然缝制过程配合自动送料机构能够实现自动进料、缝制和出料,但模板内的放料和取料还是需要人工完成的,工人在放料和取料时需要先打开模板上层的压料模板,然后将面料平铺在下层模板或取走,其中模板的打开速度较慢,影响整体效率,并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控缝制加工设备自动收料装置,配合模板的自动传送机构实施,能自动将完城缝制工作模板的压料板打开和取料,大大提升了自动化水平,减轻的劳动强度,提升了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数控缝制加工设备自动收料装置,包括自动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收料装置还包括模板打开装置和取料装置,模板打开装置和取料装置设置在自动传送机构卸料端的两侧。
所述的模板打开装置包括机架、活动臂和吸盘装置,活动臂的一端铰接在机架的顶部,在活动臂的另一端连接吸盘装置,所述的吸盘装置包括连杆和若干个真空吸嘴,若干个真空吸嘴均匀排列分布在连杆上,连杆内部设有气道与真空吸嘴连通,所述的气道还与吹吸装置连通;在所述的活动臂的中部与机架中间之间还设活动气缸,气缸缸体的端部铰接在机架的中部,气缸活塞杆端部铰接在活动臂的中部。
所述的取料装置包括底座、摇臂和取料机构,摇臂包括纵向臂和横向臂,纵向臂的下端枢接在底座上,纵向臂中部与底座之间还通过取料气缸连接,取料机构固定在横向臂上,所述的取料机构包括夹持气缸、活动块和夹臂,夹持气缸的缸体固连在横向臂上,有上下两块活动块铰接在缸体上,夹持气缸的活塞杆与活动块固连,上下两块活动块上均固连有夹臂,上下夹壁相互平行。
在所述的夹臂的两端设置有夹块,活动块转动时,上下夹臂两端的夹块会闭合或分开。
本实用新型在自动传送机构卸料端的两侧设置了模板打开装置和取料装置,待完成缝纫的模板传送到卸料端时,模板打开装置自动打开压料板,取料装置自动取走完成缝纫的面料,真正实现了自动收料功能,大大提升了自动化水平,减轻的劳动强度,提升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模板打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取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数控缝制加工设备自动收料装置,包括自动传送机构1、模板打开装置2和取料装置3,模板打开装置2和取料装置3设置在自动传送机构1卸料端的两侧。
所述的模板打开装置2包括机架21、活动臂22和吸盘装置,活动臂22的一端铰接在机架21的顶部,在活动臂22的另一端连接吸盘装置,所述的吸盘装置包括连杆23和若干个真空吸嘴24,若干个真空吸嘴24均匀排列分布在连杆23,连杆23内部设有气道与真空吸嘴连通,所述的气道还与吹吸装置连通;在所述的活动臂22的中部与机架21中间之间还设活动气缸25,气缸缸体的端部铰接在机架的中部,气缸活塞杆端部铰接在活动臂的中部。
所述的取料装置3包括底座31、摇臂32和取料机构33,摇臂32包括纵向臂321和横向臂322,纵向臂321的下端枢接在底座31上,纵向臂321中部与底座31之间还通过取料气缸34连接,取料机构33固定在横向臂322上,所述的取料机构33包括夹持气缸331、活动块332和夹臂333,夹持气缸331的缸体固连在横向臂322上,有上下两块活动块332铰接在缸体上,夹持气缸331的活塞杆与活动块332固连,上下两块活动块上均固连有夹臂333,上下夹壁333相互平行;在所述的夹臂333的两端设置有夹块334,活动块332转动时,上下夹臂333两端的夹块334会闭合或分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川田缝纫机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川田缝纫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406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柴油机气门导杆
- 下一篇:一种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弹簧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