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粉尘回收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36997.0 | 申请日: | 2013-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54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陈炳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伯特利树脂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02 | 分类号: | B01D46/02;B01D46/04;B01D46/44;B07B1/28;B08B15/00;B65G3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粉尘 回收 利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断路器壳体生产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粉尘回收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在断路器壳体的生产以及工艺流程中,需要大量的石头粉、电木粉、酚醛树脂等各种工业原料(特别是粉料)作为原料进行配比、生产制造。这些粉料通常都是由编织袋、尼龙袋包装、贮存,在补给进仓或是开封配料时,粉料的粉末极易飘散、弥漫在车间中,哪怕是极轻的抖动也会造成粉尘飞扬。
这些粉尘如果不及时处理,一方面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如果工人吸入了大量粉尘,会影响身体健康,久而久之,难免导致职业病,比如在断路器壳体加工生产中常用到的胶木粉,长期并大量接触加工或使用胶木粉所形成的粉尘,会引起头痛、嗜睡、周身无力、呼吸道粘膜刺激等症状、喘息性支气管炎和皮肤病,还可发生肾脏损害。更严重的是,胶木粉等一些工业用粉料通常具有刺激性,并易燃,当车间空气中的粉尘比例达到一定浓度、还有大量设备在工作运行时,极易引发安全事故,甚至发生爆炸。
目前,申请号为201320041855.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加工车间的节能环保粉尘回收处理装置,主结构包括外壳、吸尘通道、吸尘风机系统、积尘腔、过滤器、过滤器反向高压顶吹装置、粉尘排泄系统、积尘腔支撑柱、支撑加强梁和电源控制系统组成,其特征是:外壳、吸尘通道、吸尘风机系统、积尘腔、过滤器、过滤器反向高压顶吹装置、粉尘排泄系统、积尘腔支撑柱、支撑加强梁和电源控制系统组合而成;吸尘通道位于整个装置的后下方,吸尘通道通过整个装置中间的有开口的风机固定隔板与积尘腔相连;吸尘风机系统固定安装在积尘腔的有开口的风机固定隔板上,并与积尘腔相通;积尘腔通过支撑加强梁固定于积尘腔支撑柱的上方;过滤器固定安装在积尘腔上顶过滤器固定板上,位于积尘腔内并上端与大气相通;过滤器反向高压顶吹装置通过喷吹管支架固定在积尘腔顶部的外表面上,位于整个装置的正上方,其空气压缩机放置在整个装置的下面的地平面上,通过压缩空气送气管道与喷吹管相连;粉尘排泄系统通过链条轮轴、链条托轮、链条张紧器、链条轮轴固定杆固定于积尘腔内的下部,粉尘排泄系统的粉尘排泄装置位于整个装置的右侧,与积尘腔相通;电源控制系统安装在整个装置的右侧壁的外表面上,通过导线与各部分的电器和电源相连。
这种加工车间的节能环保粉尘回收处理装置,虽然解决了原先技术中,采用风机和过滤器结合方式除尘所出现的问题,比如经常因过滤器被封堵而导致无法除尘或除尘效率低下,过滤器更换频率高,以及结构简单、可靠性差、过滤面积小、过滤器封堵等问题。但是,所述粉尘的加工车间粉尘回收处理方法及该专利中涉及到的设备,整体自动化程度不高,还需要安全专人操作、管理,而且回收的粉尘再次利用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粉尘回收利用系统,不仅粉尘吸收效果好、自动化程度高,而且回收的粉料二次利用率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粉尘回收利用系统,包括电气控制设备、粉尘吸收装置、粉尘储存装置以及粉尘输出装置,所述粉尘吸收装置、粉尘储存装置以及粉尘输出装置依次连接;所述粉尘吸收装置包括粉尘吸收通道、吸尘风机以及用于暂时储存被吸收粉尘的布袋吸尘器,所述粉尘吸收通道、吸尘风机以及布袋吸尘器依次导通连接;所述粉尘储存装置包括沉淀池,所述沉淀池内设有空气抽湿设备以及温度调节设备;所述粉尘输出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气力输送设备、振动筛以及螺旋输送机构;所述电气控制设备控制包括粉尘吸收控制模块、粉尘储存控制模块以及粉尘输出控制模块,所述粉尘吸收控制模块连接吸尘风机,所述粉尘储存控制模块连接空气抽湿设备与温度调节设备,所述粉尘输出控制模块连接气力输送设备、振动筛以及螺旋输送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伯特利树脂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伯特利树脂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369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