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发动机尾气后处理的尿素电加热管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26848.6 | 申请日: | 2013-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703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刘颖帅;黄继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28 | 分类号: | F01N3/28;H05B3/34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37216 | 代理人: | 曹少华 |
地址: | 261205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发动机 尾气 处理 尿素 加热 管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尾气后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尾气后处理的尿素电加热管路。
背景技术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是国四及更高排放法规的主流技术路线,使用的标准尿素水溶液在零下11摄氏度时会结冰,需要对尿素及尿素喷射系统及尿素连接的管路进行电加热解冻。现有技术中采用的尿素加热管路是在尿素流经的管路上缠绕加热电阻丝,并将加热电阻丝通电加热电阻丝发热,融化尿素管路的冰块,尿素加热的功率和尿素管的长度成正比,即尿素管路越长,需要的加热功率越大,然而电阻丝需要缠绕的越长,由于电阻和长度成正比,电阻增大,由公式P=U*U/R长度增加功率反而下降,为了保证尿素电加热管的功率满足需求,所以要增加电阻丝的直径,因为电阻和截面积成反比。直径越大的电阻丝,电阻值越小,由公式P=U*U/R得知功率会增大。这种尿素加热管路需要将所有尿素管路计算出安装长度和总的加热功率后,整车厂需要根据管路布置,提交管路制造厂家,按要求设计管路,并现场安装调试,产品设计周期长,每个车型都需要根据长度设计管路,不同的车型需要不同长度的加热管路,导致生产一致性差,不便于批量生产,供货周期不能保证;生产过程中需要准备各种直径的电热丝,以满足各种管路长度需求,厂家存货多,占用较多的库存及增加管理成本;另外,如果加热丝一处出现断裂,将导致整根加热管报废,严重影响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发动机尾气后处理的尿素电加热管路,易于实现批量生产,加快管路布置及整车生产效率,同时故障率大大降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用于发动机尾气后处理的尿素电加热管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尿素管,所述尿素管上包覆有沿所述尿素管轴向延伸的电加热单元,所述电加热单元包括由内向外设置的绝缘层、电加热膜和防护层,所述的绝缘层贴合在所述尿素管的外壁上,所述电加热膜具有电源正、负极接头,所述的电源正、负极接头均与电源连接。
优选的,所述尿素管上沿轴向排列有若干个所述电加热单元,所有的所述电加热单元的电源正、负极接头均与电源连接。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由于尿素电加热管路的尿素管上包覆有若干个电加热单元,电加热单元均包括绝缘层、电加热膜和防护层,绝缘层均贴合在尿素管的外壁上,电加热膜均具有电源正、负极接头,所有电源正、负极接头均与电源连接。每一个电加热单元的电加热膜的电阻值是固定的,也就是说,整个尿素电加热管路的总功率就是所有电加热单元的功率之和,可以实现尿素电加热管的功率随尿素管的长度正比例的增长,但每根管道的加热膜输入电压均相等。因此,本实用新型可根据要求快速生产出符合要求长度的尿素电加热管路,易于实现批量生产,同时加快管路布置及整车生产效率。另外,如果某段电加热膜出现故障,只会影响自身的加热效率,不会影响整体的加热效率,故障率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尿素管;2、电加热单元;3、绝缘层;4、电加热膜;5、防护层;6、电源正极接头;7、电源负极接头;8、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用于发动机尾气后处理的尿素电加热管路,包括尿素管1,尿素管1上包覆有若干个沿尿素管1轴向排列的电加热单元2,每一电加热单元2均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绝缘层3、电加热膜4和防护层5,绝缘层3均贴合在尿素管1的外壁上,电加热膜4均具有电源正极接头6和电源负极接头7,所有电源正极接头6和电源负极接头7均与电源8连接。
电加热单元2的数量需要根据尿素管1的长度设定。
本实用新型可根据要求快速生产出符合要求长度的尿素电加热管路,易于实现批量生产,同时加快管路布置及整车生产效率。另外,如果某段电加热膜出现故障,只会影响自身的加热效率,不会影响整体的加热效率,故障率大大降低。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作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268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冷却系统的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粉粒物料半挂运输车的空气压缩机安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