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缸体三结合面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21130.8 | 申请日: | 2013-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46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庆虎;王金桥;江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1/00 | 分类号: | F02F11/0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小虹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缸体 三结合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燃机密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发动机缸体三个结合面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润滑系统,是发动机的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在一般的汽车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基本上是以集滤器,机油泵,机油冷却器,机油滤清器等相关部件组合工作,把机油运输到相关运动部件,达到润滑、清洗以及冷却的功效。
发动机需要润滑油润滑,润滑油会在高温下泄漏。如想彻底杜绝渗漏,必须要求发动机形成密封的结合面能产生变形。但由于发动机缸体结合面为金属面,变形会影响下一次的密封效果,因此发动机缸体结合面产生变形是不允许的。目前,发动机缸体只能通过表面涂密封胶来防止泄露,两个结合面之间可直接涂胶,但因受热变形会形成错位,在发动机三个结合面直接涂胶密封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密封效果好,有效防止泄漏的发动机缸体三结合面密封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该发动机缸体三结合面密封结构,在所述发动机缸体三结合面结合处设灌注密封胶的密封孔。
所述密封孔由设在所述发动机缸体三结合面各面上的凹槽相拼接构成。
所述密封孔为设在所述发动机缸体三结合面结合处的通孔。
所述密封孔为圆柱孔。
所述密封孔直径小于2m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发动机缸体三结合面密封结构,在三结合面结合处设密封孔灌注密封胶;不仅有效增大胶和金属表面之间的结合面积,且有效填补由于受热三个结合面间的错位间隙;其有效地增大胶的密封能力,提高了发动机缸体三结合面的密封能力,保证了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各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缸体三结合面密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
1、第一结合体,2、第二结合体,3、第三结合体,4、密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最优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该发动机缸体三结合面密封结构,第一结合体1和第二结合体2粘结后再和第三结合体3粘结,该三结合面分别为第一结合体1、第二结合体2及第三结合体3上的面。针对缸体上三个结合面的结合容易受到温度,震动等多方面的影响,从而导致密封失效的问题,在发动机缸体三结合面结合处设灌注密封胶的密封孔4。密封孔4内灌注密封胶后,在缸体三结合面相交界处增大胶和金属表面之间的结合面积,有效地增大胶的密封能力。
优选密封孔4由设在发动机缸体三结合面各面上的凹槽相拼接构成,即密封孔4设在三结合面结合T型区;优选密封孔4为设在发动机缸体三结合面结合处的通孔。
优选密封孔4为圆柱孔,在三个结合面没有进行涂胶时加工出圆柱空心结构,然后再涂胶填满空心结构。圆柱的有效面积大于其他形状,所以密封时效果更好,而且加工起来更加方便;或者计算好相应位置在铸造时将圆柱空心体铸造出来,节省加工成本。
该发动机缸体三结合面密封时,除了结合面涂满胶以外,密封孔4中也填满胶,有利于密封。密封孔4为圆柱孔,不仅增大了胶的结合面积,而且还有效填补由于受热三个结合面间的错位间隙。
优选密封孔4直径小于2mm。加工的时候可以采用直径较小的钻头在三个结合面交界位置钻入,形成一个空心圆柱结构,也可通过铸造的方式选好三个结合面的准确位置,在铸造时实现圆柱空心结构。
发动机缸体三结合面密封时,在结合面涂胶并且也在密封孔4中填满密封胶。涂胶时应该注意涂胶顺序,应该先将各结合面表面涂胶,注意要均匀并且注意表面清洁度,然后再最后将密封胶涂满小的圆柱形密封孔4中。控制孔的表面光洁度,表面光洁度不能太差;铸造的表面粗糙度也要满足要求,才能保证密封胶与金属表面的充分贴合,才能实现我们可靠的密封性能。无论从加工还是铸造方面都是通过简单可行的方法就能实现,成本上得到很好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211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