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光伏优先的车内通风降温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14915.2 | 申请日: | 2013-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33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晟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H1/24 | 分类号: | B60H1/24;B60R16/03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 11344 | 代理人: | 许冬生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优先 通风 降温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光伏优先的车内通风降温装置,特别适用于各类乘用车的光伏优先的车内通风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乘用车(以下简称汽车)已经逐渐走进我们的家庭,为人们的生话提供了方便,但不管汽车拥有何等优良的车厢空调设备,为了避免蓄电池在停泊时耗尽影响引擎启动,汽车在关掉引擎后均不能开启车厢空调,都只能在启动引擎后才可以由发动机提供动力开启车厢空调。但很多情况下车辆停泊在户外露天场地,在烈日暴晒下由于车内空气不流通,车内的温度会很高,有时候会升到五十到六十度,高温既会加剧汽车的老化和产生车内空气污染,甚至发生自燃等恶性事故,另一方面车主在取车及开车之前必须面对车厢温度极高及空气闷热的问题,打开车门的一瞬间车厢内的闷热空气扑面而至,同时也影响车辆的即刻使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国内专利200520120008.8、200920051849.6、200911000130.0、201120378235.6、201220100660.3等均提出了通过增加太阳能电池板及通风装置实现降温和通风的技术内容,但是均需要对车身进行改造,对汽车的防盗安全性及美观等产生不良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烈日暴晒造成车厢内温度过高和空气闷热以及长期不通风导致车内空气质量差等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光伏优先的车内通风降温系统,包括有汽车内部空调通风系统,该汽车内部空调通风系统包括串接在启动开关与风机之间的风机开关,还包括光伏优先装置,该光伏优先装置包括逻辑开关和太阳能光伏板,该逻辑开关的信号输入端与风机开关并接在所述启动开关的输出端;
该逻辑开关的电源输入端与太阳能光伏板连接,逻辑开关的电源输出端与风机的电源接线端子连接,以在启动开关关断时接通风机与太阳能光伏板。
太阳能光伏板由多个顺次连接的太阳能光伏板单元构成,相邻的太阳能光伏板单元之间通过双向折叠合页连接。双向折叠合页由一边具有轴销而另一边具有夹槽的夹边和连接块组成,连接块具有两个与轴销配合的销孔,销孔间距略大于两倍太阳能光伏板单元厚度,太阳能光伏板单元安装在夹槽上,可以实现任意方向的折叠与任意角度的展开。
太阳能光伏板停车时放置于汽车前挡风玻璃内、汽车后玻璃内或者汽车侧面玻璃内,既安全又起遮阳板作用,而不需要遮阳时能方便地折叠起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利用汽车自身拥有的空调通风系统,辅以太阳能光伏板和逻辑开关,即可以实现无需利用车内电池和发动机系统便能对车内空气进行通风和降温,可以有效解决汽车夏天停泊在户外露天场地时车内的高温、闷热及空气质量差等问题,营造良好的乘坐环境,设计非常巧妙,结构非常简单,具有极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光伏优先的车内通风降温装置工作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基于光伏优先的车内通风降温装置示范性汽车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太阳能光伏板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双向折叠合页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双向折叠合页的左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太阳能光伏板折叠时的示意图;
图中:I.空调通风系统,II.光伏优先装置,1.电池,2.启动开关,3.风机开关,4.风机,5.逻辑开关,6.太阳能光伏板,7.加热器,8.蒸发器,9.风门,10.温控开关,11.发动机,12.电动机,13.汽车,14.双向折叠合页,15.夹边,16.销轴,17.连接块,18.销孔,19.夹槽,20.太阳能光伏板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给出了本实施例基于光伏优先的车内通风降温系统示意框图,包括有汽车内部空调通风系统I和光伏优先装置II,其中空调通风系统I包括有电池1、启动开关2、风机开关3、风机4、温控开关10、加热器7、蒸发器8、风门9、发动机11、电动机12等,其结构及位置与汽车型号原始配置一致,为悉知技术,本实施例也不对其做任何改动,故不再对其具体的安装位置和连接关系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大学,未经广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149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输血袋
- 下一篇:一种集成LED驱动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