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放电离子化电流检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94806.9 | 申请日: | 2013-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728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古贺圣规;增田真吾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G01N27/70 | 分类号: | G01N27/70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肖华 |
地址: | 日本京都府京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放电 离子化 电流 检测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放电离子化电流检测器,在检测器主体内通过放电使等离子体生成气体电离生成等离子体,利用来自此等离子体的激发光,使从管柱供给到检测器主体内的试样气体中的试样成分离子化,由此检测出离子化电流。
背景技术
作为应用于气相色谱仪等的分析装置的检测器的一例,已知有放电离子化电流检测器。采用此种检测器的话,将试样气体和等离子体生成气体供给到检测器主体内,使等离子体在检测器主体内生成,使试样气体中的试样成分离子化,且使检测器主体内的气体从排气通路排出(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
图2是表示现有的放电离子化电流检测器的构成例的概略图。在该放电离子化电流检测器中具有:中空状的检测器主体101;向检测器主体101内供给试样气体的管柱102;向检测器主体101内供给等离子体生成气体的等离子体生成气体供给通路103;以及排出检测器主体101内的气体的排气通路104。
检测器主体101上设置有等离子体生成用电极111和离子化电流检测用电极112。从等离子体生成气体供给通路103向检测器主体101供给的等离子体生成气体,通过等离子体生成用电极111的放电被电解,在检测器主体101内产生等离子体。从管柱102向检测器主体101内供给的试样气体中的试样成分,通过自等离子体的激发光而被离子化,通过在其与离子化电流检测用电极112之间电子交换而产生离子化电流。
排气通路104由例如第一排气通路141和第二排气通路142构成。第一排气通路141上设置有对于通过此排气通路141的气体的阻尼105,第二排气通路142上设有对于通过此排气通路142的气体的阻尼106。各个阻尼105、106可以是固定阻尼,也可以是可变阻尼。
第一排气通路141相对于离子化电流检测用电极112从等离子体生成气体供给通路103侧(图2的上方侧)排出检测器主体101内的气体。另一方面,第二排气通路142相对于离子化电流检测用电极112从等离子体生成气体供给通路103侧的相反侧(图2的下 方侧)即管柱102侧排出检测器主体101内的气体。
因此,根据对于通过第一排气通路141的气体的阻尼105与对于通过第二排气通路142的气体的阻尼106的比值(阻尼比值),在检测器主体101内(离子化电流检测用电极112的周围)的等离子体生成气体的浓度发生变化。该放电离子化电流检测器,即所谓的浓度型检测器,具有检测器主体101内的等离子体生成气体的浓度越高,检测灵敏度越低的特性。因此,通过设定阻尼105与阻尼106的阻尼比以使检测器主体101内的等离子体生成气体的浓度为必要的最低限度,从而使高灵敏度的检测成为可能。
等离子体生成气体供给通路103上设有例如比例控制阀107。通过调整该比例控制阀107的开度,能调整供给到检测器主体101内的等离子体生成气体的流量。在等离子体生成气体供给通路103的比例控制阀107和检测器主体101之间设有阻尼108,在该阻尼108的上游侧设有压力传感器109。
由压力传感器109检测的等离子体生成气体的压力值被输入控制部110。控制部110根据由压力传感器109输入的压力值和阻尼108的阻尼值,测量等离子体生成气体的流量,调整比例控制阀107的开度以使得该流量为一定值。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58357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如上所述,在排出检测器主体101内的气体的排气通路104上设置有阻尼105和阻尼106的结构中,检测器主体101内产生较大的压力。但是,由于检测器主体101内的压力不是一定的,因此具有不能精确地计算出管柱102中的试样气体的流量(柱流量)、线速度(管柱线速度)这样的问题。
例如,采用可变阻尼作为阻尼105、106的情况下,根据各个阻尼105、106的阻尼值或阻尼比值的变化,检测器主体101内的压力变化。由于根据管柱102的进口压力和出口压力计算柱流量和管柱线速度,在作为管柱102的出口压力的检测器主体101内的压力不明确的情况下,柱流量和管柱线速度不能精确地计算出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948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结构马达及其切换方法
- 下一篇:搅拌机用异步电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