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藏绵羊的多功能巷道圈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86532.9 | 申请日: | 2013-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76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杨平贵;刘刚;吴伟生;周明亮;陈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K15/04 | 分类号: | A01K15/04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7 | 代理人: | 王睿 |
地址: | 611743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绵羊 多功能 巷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牲畜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藏绵羊的多功能巷道圈。
背景技术
我国绵羊养殖以散养为主,饲养管理粗放,养殖技术落后,养殖基础设施薄弱,距离现代畜牧业的设施化畜牧业有非常大的差距。现有的绵羊业养殖设施主要集中在草场划区围栏,棚圈,牧草种植、收割、加工,羊的驱虫、防疫等方面。巷道圏是指用于牲畜在免疫接种、驱虫、称重及临时关养等方面的一种基础设施,近年来,在绵羊巷道圈的设计与修建上尽管有所进步,但在结构和功能上仍需要探索、创新,在巷道圈的辅助设施上亟需细节化、功能化和灵活化,以便修建的各种巷道圈使用更方便、更耐用、更实用。
现有的绵羊巷道圈有两种结构,一是长方形临时关养圈外接一个喇叭引导口,喇叭引导口再连接免疫驱虫巷道。这种巷道圈功能单一,操作不方便且效率低,动物应激反应大,操作人员易受伤害;二是专利号为ZL201120318478.0的实用新型专利“多功能巷道圈”,本专利仅仅对巷道圈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专利申请保护。该巷道圈实现了功能多样化,即实现了免疫驱虫、分级分群、腐蹄病药浴预防、剪毛及人工授精绵羊导入、称重、鉴定、销售时上车等多种功能。这种多功能巷道圈虽然实现了功能多样化,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和绵羊在工作中受的伤害,但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临时关养圈和引导控制通道结构和形状设计不合理,不易将绵羊从临时关养圈驱赶进入引导控制通道,绵羊受惊吓蹦跳、反向狂奔,容易导致操作人员受伤害;同时,绵羊本身受应激大,易造成绵羊挤压受伤、流产、甚至死亡等不必要的损失,其次,引导控制通道与分群巷道和免疫驱虫巷道设计不合理,绵羊不易进入分群巷道和免疫驱虫巷道,容易造成人和绵羊受伤,再者,多功能巷道圈的称重设施位置设计不合理,绵羊的称重仍然需要人工捕捉和保定,费时费力,工作人员易受伤,对羊的应激反应大,绵羊本身也易受伤害,另外,绵羊销售时上车位置和结构设计不合理,将绵羊驱赶进入上车台很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绵羊能够很容易的进入分群巷道、免疫驱虫巷道并且能实现多种功能的用于藏绵羊的多功能巷道圈。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用于藏绵羊的多功能巷道圈,包括临时关养圈以及与临时关养圈连通的免疫驱虫巷道,所述临时关养圈内设置有分群巷道,所述临时关养圈分为临时容纳圈、引导控制通道和多个分群圈,所述多个分群圈通过多个分群门分别与分群巷道的出口连通,所述引导控制通道的一端通过圈门与临时容纳圈连通,另一端与免疫驱虫巷道的进口、分群巷道的进口分别通过圈门连通,所述引导控制通道的外侧道壁为圆弧。
进一步的是,所述引导控制通道内设置有多个栅栏将引导控制通道分为第一容纳圈、第二容纳圈、第三容纳圈,第一容纳圈、第二容纳圈、第三容纳圈沿引导控制通道依次排布并且容积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容纳圈与第二容纳圈之间、第二容纳圈与第三容纳圈之间通过圈门连通。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三容纳圈的形状为喇叭口状,喇叭口的大径端与第二容纳圈相连,小径端与免疫驱虫巷道的进口、分群巷道的进口相连。
进一步的是,所述分群巷道的出口处设置有称重平台。
进一步的是,所述分群巷道的出口设置有阻隔门,所述阻隔门与多个分群门围成一个封闭的空间,所述称重平台位于封闭的空间底部。
进一步的是,所述分群巷道为宽度可调巷道,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第四立柱,所述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之间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三立柱与第四立柱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包括第一固定板与第一活动板,第一固定板的两侧分别固定在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上,第一活动板通过铰接结构固定在第一固定板的下端并且第一活动板能够绕铰接结构旋转;所述第二挡板包括第二固定板与第二活动板,第二固定板的两侧分别固定在第三立柱与第四立柱上,第二活动板通过铰接结构固定在第二固定板的下端并且第二活动板能够绕铰接结构旋转,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活动板与第二活动板底部间距的宽度调节器。
进一步的是,所述免疫驱虫巷道内设置有多个分隔门,所述分隔门将免疫驱虫巷道分成多个子巷道。
进一步的是,所述免疫驱虫巷道由两条道壁组成,所述免疫驱虫巷道设置在临时关养圈内,并且免疫驱虫巷道的其中一条道壁为临时关养圈的一段圈壁。
进一步的是,所述免疫驱虫巷道的出口处连接有上车引导巷道,所述上车引导巷道的两条道壁上均设置有圈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未经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865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型玻璃钢棺材
- 下一篇:烤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