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线电制作教育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58623.1 | 申请日: | 2013-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059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小建 |
主分类号: | G09B23/18 | 分类号: | G09B23/18;G05D1/02 |
代理公司: | 武汉荆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15 | 代理人: | 王健 |
地址: | 43005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电 制作 教育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器人,尤其涉及一种无线电制作教育机器人,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中小学实践教育中,循迹机器人的组装和使用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现有的机器人知识的基础教育一直存在教学设备和学生实践费用高,不易开展的问题,一方面学生对这类项目非常感兴趣;另一方便,现有机器人高昂的费用以及安装和使用的复杂性又搅乱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不便于大规模推广使用。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 200944269Y,公告日为:2007年9月5日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教学机器人,这种机器人包括避障模块、火源检测模块、灭火模块、电机驱动模块、供电模块、采用现有遥控车底盘改装的传动部件、微处理器,其特征在于该机器人的微处理器为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SP还与寻迹模块联接,其中寻迹模块由发光电路和光接收电路组成,由于该教学机器人的微处理器采用了DSP,比起采用单片机作为微处理器的教学机器人简化了主板上的功能模块的数量。但是该装置成本较高,编程及输入控制程序比较麻烦,安装和使用较复杂,不利于用作小学和中学生的教学机器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中小学生教学机器人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编程及输入控制程序比较麻烦,不便于大规模推广使用的缺陷和不足,现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编程及输入控制程序比较简便,便于大规模推广使用的无线电制作教育机器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无线电制作教育机器人,包括中央处理电路、电源模块,中央处理电路与电源模块相连接,所述中央处理电路与传感器电路相连接,传感器电路设置有两对红外线传感器,中央处理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机驱动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电机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机模块相连接。
所述传感器电路由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红外线传感器D1、红外线传感器D2、红外线传感器D3、红外线传感器D4、电容C1以及电容C2构成,红外线传感器D1、红外线传感器D2、红外线传感器D3、红外线传感器D4分别相并联后与中央处理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红外线传感器D1与电阻R1、电阻R2相并联,红外线传感器D2与电阻R5相串联,红外线传感器D3与电阻R3、电阻R4相串联,红外线传感器D4与电阻R6相连接,红外线传感器D2并联有电容C2,红外线传感器D4并联有电容C1。
所述电机模块包括电机M1、电机M2,电机M1和电机M2分别与电源模块2相连接。
所述电机驱动电路包括PNP三极管Q1和PNP三极管Q2,中央处理电路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PNP三极管Q1和PNP三极管Q2上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PNP三极管Q1的信号输出端与电机M1的控制信号端相连接,PNP三极管Q2与电机M2的控制信号端相连接。
所述中央处理电路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PNP三极管Q1之间连接有电阻R9,中央处理电路的另一个信号输出端与PNP三极管Q2之间连接有电阻R10,电阻R9与电阻R7相并联,电阻R10与电阻R8相并联。
所述电机M1并联有红外线传感器D5和电阻R11的串联电路,电机M2并联有红外线传感器D6和电阻R12的串联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中央处理电路与传感器电路相连接,传感器电路设置有两对红外线传感器,中央处理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机驱动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电机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机模块相连接,通过传感器电路实现了运行轨迹的自动寻找和跟踪。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组装,通用性好,成本较低,有效保证了机器人在地面上沿着白色背景下的黑线轨迹行驶,有利于小学生和中学生用作教学机器人,便于大规模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中央处理电路1,电源模块2,电机驱动电路3,电机模块4,传感器电路5,红外线传感器D1,红外线传感器D2,红外线传感器D3,红外线传感器D4,电容C1,电容C2,PNP三极管Q1,PNP三极管Q2,红外线传感器D5,红外线传感器D6,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机M1,电机M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小建,未经张小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586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锚接桩结构
- 下一篇:预应力混凝土衬砌隧洞结构及其圆环形扁千斤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