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层梯度吸油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57726.6 | 申请日: | 2013-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79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孟庆华;汪培庆;汪国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暄洋化工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5/00 | 分类号: | B32B5/00;C02F1/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23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层 梯度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材料工程和环境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层梯度吸油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原油和各种油类产品的使用和运输导致不同规模的海洋石油泄漏事件频繁发生,近年公海上的油船油罐泄漏已引起公众极大的重视。众所周知,含油污的废水、废液等造成的污染己给地球生物的生存条件造成严重威胁与破坏。油膜阻碍氧气进入水体,使水体缺氧,而且油被冲到海滩,也会对周围的生物造成严重的影响。这就迫使人类亟需开发大量优良的吸油材料。
吸油材料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传统向高性能型演化的过程。吸藏型、凝胶型是两大主要机理类型。吸油材料主要分成三大类,即无机吸油材料、有机合成吸油材料和有机天然吸油材料。从吸油物的整体性能考虑,其置留油类的能力是一项核心能力。有些材料可以快速吸附油类,但由于气流、波浪和水流的影响又导致吸收的油随后释放;有些吸油物从水中提起时,由于液体自重导致吸油物下垂和变形,油类即被挤出,这些都是吸油物的整体置留油类的能力不足的表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层梯度吸油组件,以克服上述吸油物的整体置留油类的能力不足,油类容易被挤出等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多层梯度吸油组件,包括载体层和吸油层,所述载体层上设有吸油层,所述吸油层包括由载体层向外吸油率依次递减的2~20层结构组成。
优选地,所述吸油层包括强吸油层、中等吸油层和弱吸油层三层结构。
优选地,所述每层吸油层的厚度为10微米~100厘米。
优选地,所述多层梯度吸油组件可为球形、柱体、平面或曲面等多种形状。
优选地,所述多层梯度吸油组件外围设有可渗透油的保护层。
优选地,各吸油层之间设有可渗透油的支撑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层梯度吸油组件,其各层由内而外按吸油率递减分布,油在不同层内的吸附存在浓度梯度差。相比于已有技术,其结构的巧妙设计使得本吸油组件即使受到外力挤压,由于保护层的存在使油不容易渗出,而且即使渗出那么先出来的也是弱吸油层中的液体,绝大多数的油类被置留于核心处最内层的强吸油层中而不容易被挤压而出,从而大大提高油类在吸油组件中的置留能力。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多层梯度吸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载体层;2、强吸油层;3、中等吸油层;4、弱吸油层;5、保护层;6、支撑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多层梯度吸油组件,包括载体层1和吸油层,载体层1上设有吸油层,吸油层包括由载体层1向外吸油率依次递减的2~20层结构组成。
上述吸油层优选包括强吸油层2、中等吸油层3和弱吸油层4的三层结构。各吸油层的层厚为10微米~100厘米;该多层梯度吸油组件可为球形、柱体、平面或曲面等多种形状。多层梯度吸油组件外围可以设一可渗透油的保护层5;各吸油层之间可设有一可渗透油的支撑层6。其中,载体层1、保护层5和支撑层6可使用吸油或不吸油的材料。
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需要选取大小、层数不等,形状各异的多层梯度吸油组件,该多层梯度吸油组件可用于需要除油的海洋、湖泊、河流、水潭等地方。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暄洋化工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暄洋化工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577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