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芯片式微陀螺的减振测试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547641.X | 申请日: | 2013-09-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50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 发明(设计)人: | 施芹;裘安萍;夏国明;苏岩;丁衡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C25/00 | 分类号: | G01C25/00;G01M7/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显国 |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芯片 式微 陀螺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振动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芯片式微陀螺的减振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芯片式微陀螺是典型的MEMS惯性传感器,其传感器结构利用微电子加工工艺制备,测控电路采用ASIC制备,结构芯片和电路芯片封装在同一个管壳内,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便宜、能大批量生产等优点,在军民两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民用方面,主要用于汽车工业、工业监控及消费类产品和机器人技术,如气囊、防抱死系统、偏航速率传感器、翻滚速率传感器、图象稳定及玩具等等;在军用领域,主要用于灵巧炸弹、智能炮弹、战术导弹、新概念武器和微型飞机的自主导航制导系统等。
芯片式微陀螺的工作环境往往比较恶劣,受到振动、冲击、温度等作用。无论是陀螺单独使用还是与加速度计组成微惯性测量系统,都需要进行减振设计。因此,芯片式微陀螺在研制和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振动试验,评估减振后的芯片式微陀螺在振动环境中的性能。目前芯片式微陀螺的减振测试机构安装复杂、操作繁琐、不易加工,且减振系统谐振频率不易调节,不能满足批量生产和微陀螺实时应用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频率可调的芯片式微陀螺的减振测试装置。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芯片式微陀螺减振测试装置,包括胶盒、胶盖、减振胶、质量块和基板,其中胶盒通过其底部设置的安装孔固定于振动台上,胶盒腔体内壁设有环绕内壁的第一凸台,质量块外壁中间位置设有环绕外壁的第二凸台,减振胶上设有与第二凸台相配合的装配凹槽,质量块和减振胶装配后置于胶盒腔体内的第一凸台上,胶盖中间开孔且与胶盒配套设置,质量块从胶盖中间孔中穿过,胶盖内表面沿开孔边沿设有第三凸台且第三凸台压置于减振胶上,质量块的顶部固定设置基板,基板的上表面设有两个第四凸块用于固定芯片式微陀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1)芯片式微陀螺减振测试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和装配;(2)质量块可选择不同的材料,获得不同的质量特性,因此减振测试装置的谐振频率易调节;(3)减振胶材料为橡胶弹性阻尼材料,结构形式简单,易于制备;(4)芯片式微陀螺安装到减振测试装置简单、方便,满足批量生产要求;(5)改变基板尺寸或基板上螺纹孔位置,可安装不同尺寸的芯片式微陀螺,减振测试装置的兼容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芯片式微陀螺的减振测试装置的总体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置中胶盒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装置中胶盖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俯视图,(b)为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装置中减振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环形减振胶的俯视图,(b)为L型减振胶的俯视图,(c)为减振胶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装置中质量块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主视图,(b)为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装置中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俯视图,(b)为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结合图1,本实用新型芯片式微陀螺的减振测试装置,用来进行芯片式微陀螺的减振测试,该装置包括胶盒1、胶盖2、减振胶3、质量块4和基板5,其中胶盒1通过其底部设置的安装孔12固定于振动台上,胶盒1腔体内壁设有环绕内壁的第一凸台11,质量块4外壁中间位置设有环绕外壁的第二凸台41,减振胶3上设有与第二凸台41相配合的装配凹槽,质量块4和减振胶3装配后置于胶盒1腔体内的第一凸台11上,胶盖2中间开孔且与胶盒1配套设置,质量块4从胶盖2中间孔中穿过,胶盖2内表面沿开孔边沿设有第三凸台21且第三凸台21压置于减振胶3上,质量块4的顶部固定设置基板5,基板5的上表面设有两个第四凸块51用于固定芯片式微陀螺。
结合图2~3,胶盒1为顶部开口的长方体,腔体壁上有四个螺纹孔,用于连接胶盒1和胶盖2,胶盖2通过螺钉固定于胶盒1顶部的开口上。胶盒1底面有三个安装孔12,用于将减振测试装置固定在振动台上。胶盖2为中间开孔的矩形平板,孔的尺寸大于质量块4的尺寸,胶盖2内表面的第三凸台21压置于减振胶3上,达到固定减振胶3和质量块4的目的。
结合图4,减振胶3为环形结构环绕质量块4中第二凸台41一周,或者为L型结构设置于质量块4中第二凸台41的四个拐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4764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